动物生物学000绪论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学 主讲教师:董武子 绪 论 一、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二、动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三、生物的分界和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四、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1.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2.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3.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动物学(animal biology)——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体生命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biology)的一个分支,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了解自然界的动物,认识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包括分布、数量、生理、遗传、发育、生态、行为、进化等) 。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动物新品种培育、禽畜饲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等。 有害动物的防治:农业、林业的有害动物控制,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寄生虫病防治等。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促进医学生物学的发展:人也是一种有智慧的高等动物,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动物生物学研究有利于改善人类的膳食营养、疾病防治,促进健康长寿,等。模式动物应用于生命现象的机理的研究和人类相关疾病模型的研究其重要作用。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动物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动物生态学研究有利于解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重大社会问题,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主要模式动物 原生动物:草履虫、疟原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水螅和水母 扁形动物:涡虫、吸虫、绦虫 线形动物:线虫 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 软体动物:河蚌、蜗牛 节肢动物:昆虫、蜘蛛、虾、中华鲎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描述 2.综合比较 3.实验论证 4.多学科技术交叉 二、动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动物学的发展史 1.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2.实验生物学阶段; 3.分子生物学阶段; 4.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 19世纪前: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前322)在动物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动物自然史》、《动物的组成部分》、《动物的繁殖》等。他认识了520多种动物,并首次运用了“属”genus和“种”species作为分类的范畴,因此被认为是系统分类学的先驱,他的工作被看作是动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创立的开始。 1735年瑞典的林奈( Linnaeus, C. 1707—1778)的《自然系统》(Natural System)一书,创立了纲、目、属、种、变种五个分类阶元和 “双名法” 。 中国古代时期的动物学史 歌谣《诗经》(公元前1100)提到鸟类77次,如鸠、鸡、鹭、鹤、鹳、鸳鸯等,为最早记载鸟类的古籍。 《尔雅》(作者不详)是出自秦和西汉时期(约在公元前200 )的辞典性著作,精辟定义鸟兽等动物,如“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 明朝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1596年出版)列有动物400种,分隶于虫、鳞、介、禽、兽等类型。 19世纪— 20世纪30年代: 实验生物学阶段 1838—1839年,两位德国学者施莱登( Schleiden, M. J. 1804—1881)和施旺( Schwann, T. 1810—1882)创立了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的达尔文( Darwin, C.R. 1809—1882)在《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创立了进化学说。 1876年英国的华莱士( Wallace, A.R. 1823—1913) 写出的《动物的地理分布》(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s)一书是动物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奥地利的孟德 尔(G.Mendel,1822—1884)以豌豆的杂交试验发现其后代相对性状遵循一定比例,即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 美国的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等人以果蝇为材料,研究发现了连锁、互换和伴性遗传规律,并把遗传学和细胞学结合起来,确立和发展了染色体遗传学说。摩尔根等人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gene),因此染色体遗传学说又称基因学说。 20世纪30—60年代: 分子生物学阶段 20世纪30—60年代,研究集中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即蛋白质、核酸和酶等方面。 美国的华特生(James Watson)和英国的克立克(Francis Crick)合作,于1953年阐明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获得诺贝尔奖。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和引入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 宏观生命科学——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生态学的理论和知识正在为解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重大社

文档评论(0)

haoshiyi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