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雨林的毁灭 世界性灾难》课件1 语文版方案.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雨林的毁灭 世界性灾难》课件1 语文版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还能为地球做些什么? 我们最后扔掉的将是地球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 的灵感。 --爱迪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名师测控》助您成功 * 巴里齐默尔曼 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巴里齐默尔曼:英国当代科普作家,剑桥大学教授,世界级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代表作《火星,我的第二家园》收入《剑桥文丛》 《剑桥文丛》的作者大多都是本世纪世界级的科学家,大多曾在剑桥任教,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热带雨林常识: 1、介绍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点, 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世界第一大河、世界仅有的“酱油河”、巨嘴鸟、黑色食人鱼)、西非刚果盆地、东南亚(中国的台湾、云南、海南等地),是地球的绿色项链。 2、热带雨林的特点及若干知识: 四季如春,平均气温在21度左右,有“地球之肺”之称,“树上生树”、“叶上开花”、吃昆虫的猪笼草、跳舞草、富有特色的藤蔓、“绞杀现象”的典型爬树龙等有趣动植物。 你知道雨林对人类生活有何重要性呢? 宝贵的生活和 工业资源 神奇的药物资源 丰富的食品资源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雨林毁灭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破坏大气 全球气温升高 灾难性气候变化 冰川溶解 洪水泛滥 更多动植物死亡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 第一(1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说明方法:列数据(可以使说明事理更严密,更科学。)作比较。举例子。 议论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增加一种理性的思考,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1、为什么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 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破坏大气 水土流失 雨林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与大气环境形成一个整体。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环境的破坏会导致了那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比如:2008年初南方罕见的雪灾,汶川大地震,达县的山体滑坡,频频发生的水灾害,旱灾,都是由于自然环境受到不断的破坏后给人类惩罚。(出示图片) 汶川大地震山体滑坡后的情景 思考: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知道 2、既然雨林的毁灭会导致这样严重的后果,为什么人类还要这样大面积的砍伐呢? 答:利益的驱使、环保意识的淡薄、法制力度不够等。 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请举例,请谈谈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森林资源,争当环保小卫士。 答:如一次性餐筷、桌椅、木房屋、棺材、纸张铺张浪费等等。提倡:无氟冰箱、无氟摩斯、无磷洗衣粉、复合型板木家具、无汞无镉环保电池(痛痛病)、节能荧光灯、分类垃圾、拒用一次性餐盒餐筷、节约用纸用水、植树造林等。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 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广告大赛银奖作品:拿起它你已经吃掉森林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名师测控》助您成功

文档评论(0)

有一二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