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新媒介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 2010年,中国处于后危机时代,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可能是经济回暖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过这一轮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整个国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从全球的媒体发展来看,印刷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未来的新媒介将步入爆炸式的高速发展,并且朝着更加多元,更加细化的方向发展。新媒介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发展,得益于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提高与突破,所以新媒介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是密不可分的,三者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只限于技术领域,它对受众的认知与思维都有巨大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对新媒介的发展有了迫切的需要。未来新媒介的发展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关键词 革新 变迁 新媒介
目 录
1.新媒介是什么 2
1.1如何理解媒介 2
1.2什么是新媒介 2
1.3什么是“网络”的传播 2
1.4新媒介即人 2
2.新媒介飞速成长 3
2.1以往媒介的特点 3
2.2电视媒体悄然改变 3
2.3媒体发展趋势的变化 4
3.未来媒体发展趋势:革新与变迁
3.1媒体数字化进程加速
3.2小众偏好催生细分媒体的发展
3.3受众主动参与传播
3.4手机媒体市场机会凸显
3.5社会化媒体时代全面到来network),与“互联网(或因特网)”是不一样的。“网络”有关“互联网”理论特性的恒久之物,换言之,就人类交流的理想道路而论,互联网可以消失,而网络不会。
1.3 什么是新媒介
进入21世纪,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大批新媒体,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介与旧媒介的区别是新媒介是新媒体与人的中介,他的出现是以网络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前提的。所以新媒介是基于发达的信息技术,连结新媒体与人的中介。”,“泛”在这里取分散化、全景化、扩展化、与一体化的意思;它的使用者是“媒介化的”,人可以成为信息的本身;它的泛传播模型是环态的、动态的,而不是链式的、静止的,这可以确保它可以通过自组织而改善。泛媒介传播时代与以往任何传播时代的核心区别是——媒介不仅仅是信息,而且还是人,人成为信源、通道、信宿的同一体。人类传播的层极不会消失,全景化的交流响应将取代通常意义上的反馈。它以提供窄播的可能性的方式,达到宽播的必然性,它完全不是与此前成熟的诸媒介的竞争对手,而是它们的改革者。它是物理的心理。这个有关网络的理想之物,的确很像是一张网,一个因为有时间纬度的、不断转动的、在视线中仿佛有重影幻觉的人类交流之网。
1.4 新媒介即人
麦克卢汉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他的思想的价值永存。对麦克卢汉的合理的继承应该是这样的:保持着他思想的方向,跨越他的思想之墙。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新的新媒介”,正不停的作着这样的跨越。当麦克卢汉说:[[1]“人的感觉——一切媒介均是其延伸——同样是我们身体能量上固持的电荷”时,他是在说,人的知觉和经验在通过媒介传递给他人。这里,问题的要点是人所希望认识的客体世界。他又说:“新媒介不是人与自然的桥梁,它们就是自然,它们就是真实的世界”这里,核心仍然是客体。从本质上理解,麦克卢汉思想的真实表述不是“媒介——人的延伸”,而是“人——媒介的延伸”在那里,决定性的事物、以及我们注意的焦点是媒介。因此,麦克卢汉式的焦虑在于:“媒介塑造和控制人类交往和行动的规模和形式”。然而,当我们见证到的“新的新媒介”嬗变为web2.0意义上的互联网时,麦克卢汉的焦虑已经可以中止。固然,新媒介仍不复为媒介,但是它也不再是自然、现实、或者虚拟的现实,而成为了人。在人、媒介、世界的交流平衡中,“新媒介即人”的时代与麦克卢汉时代相似的是,它们都抛弃了介体。但是不同的是,它没有再次走向客体,而是走向了主体:人本身。“新媒介即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信息与人的合而为一。这里,新媒介与麦克卢汉时代的媒介差异在于,当人成为媒介的核心,人类将从此不必屈服于信息的异化;当人成为媒介的唯一时,人类终于可以在一个令批判哲学家不安的“媒介时代”,从对技术的怀疑走回到对人本身的思辨。这似乎是哲学的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web2.0意义上的互联网,是人,因此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它可能是指人的所有的社会属性、结构、功能和联系。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看网络传播,那么新媒介所表现的“新媒介即人”,人不是单数,也不是复数,而是不可数名词,是类似于“人类”的抽象之物。它是整个人类现实生活的总体反映。它的本质和前景如此:未必是现在已经做到,也许会在3.0或者4.0时代可以更加明确的实现。不过,在web2.0的时代,我们已经感到。博客、rss、播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