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选读 一、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稷_____ 粢盛_____ 桀____ 獭___ 圹_____ 谆_____ 朝觐____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的读音 1,于传有之 2,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3,所恶勿施 4,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5,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6,舜相尧二十有载 7,尧崩,三年之丧毕 8,夫然后之中国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 ⑴为丛驱爵者,鹯也 ___通__ ⑵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___通__ 【译文】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较轻。因此,得到众百姓之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诸侯,得到诸侯之心的做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牺牲已经长成,祭物已经洁净,能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涝灾,就另立土神谷神。” 【译文】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讨伐君主纣,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 记载中有这样的事。”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杀害仁德之士的人被称作贼子,杀害义士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独夫。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这是弑君一类的事情。” 【原文】4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原文】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①,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②:‘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译文】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害怕(违背)它;良好的教育,百姓乐于接受它。良好的政治能聚敛到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能赢得民心的拥护。”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是推翻暴政的行为。 (又机智,又锐利,又深刻。) 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孟子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言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设喻取譬,形象生动地阐明道理 如为了说明国君应该对百姓施行仁政时,用“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作比,说明对老百姓不施行仁政的后果。用了“水之就下,善之走圹”作比喻,说明老百姓对有仁德的国君的渴望和归顺,形象生动,明白晓畅。 (2)、层次井然,层层深入,说理晓畅透彻。 如第3则,先从失天下一方面由笼统说到具体(即失民—失民心),再从得天下一方面由笼统说到具体(即得民---得民心---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 第4则:孟子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的观点,后又以尧舜为例证明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观点,事理结合充分阐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1、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行得通吗?为什么? 和同代各家相比,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宣传贵士,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民为贵……”其实仅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政”,要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生,为老百姓谋福利,这种思想在专制时代固然“民本”,也很了不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