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物防护2016.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生物战剂伤害的防护 呼吸道防护 带防毒面具:包括滤气式和隔绝式防毒面具。 使用防护口罩 体表防护 对生物战剂的个人防护方法主要是做到戴、扎、涂、服。 防护服 集体防护 听到警报信号进入人防工事。 “防核武器”、“防生物武器”、“防化学武器” 48 第四节 生物战剂伤害的防护 防护技术 1.物理防护 2.免疫防护 免疫防护是指用免疫手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达到保护易感人群,控制疾病流行的目的。免疫防护是生物武器防护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主动免疫:疫苗 被动免疫:抗血清 52 第四节 生物战剂伤害的防护 3.综合性防护措施?? 隔离封锁污染区 对污染的人员、物品、器具进行消毒处理 开展杀虫、灭鼠工作 55 天花病毒 DNA类痘病毒,主要为飞沫传播。? 高热、寒战、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三至五天后开始出疹,并引发败血症、肺炎、全身器官衰竭等。 1977年10月,世界最后一例天花病人被治愈。 1980年5月,WHO宣布人类消灭了天花。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都没有再接种牛痘。 44 第五节 新生物技术下的生物战剂 第五节 新生物技术下的生物战剂 鼠疫耶氏菌(Y.pestis) 新的烈性传播的病原体 埃博拉病毒 兔热病(土拉菌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SARS-CoV,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生物毒素战剂 生物毒素包括:肉毒毒素、蓖麻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B、T-2霉菌毒素等。 57 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而研制出的新型生物战剂。它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的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把特殊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微生物体内而制造出的新一代生物武器。从生物武器的发展看,基因武器也可称为第三代生物战剂。 61 基因武器的种类 致病或抗药的微生物 这类基因武器是指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或者在一些致病的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从而培育出新的致病微生物或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病菌。 62 攻击人类的动物兵 据称,只要研究和破译出一种攻击人类的物种基因,便可以将这种基因转接到同类的其他物种上,其繁育的后代也将具有攻击性而成为动物兵。 64 种族基因武器 众所周知,基因决定了人类及民族特征:肤色、头发、眼睛、身高等等。国外专家认为,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组成,人类将掌握不同种族、不同人群的特异性基因,这就有可能被用来研制攻击特定基因组成的种族或人群的基因武器,即种族基因武器。 65 基因武器的特点 威力巨大 不易防御和被伤害后难以治疗 成本低廉,易于制造 使用方便 杀伤目标可控 67 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生物战剂、生物武器与生物恐怖的概念,生物战剂的生物学特点,生物战剂效应,生物武器的侵入途径及生物战剂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护技术。 理解生物战剂种类、特点及生物战剂伤害的临床表现、防护原则。 了解生物战剂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与研究前景。 74 * * * * * * 公共卫生学院 薛晚利 xuewl@mail.xjtu.edu.cn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生物战剂(biological agent):能在人员或动植物体内繁殖并引起大规模疾病的微生物制剂。 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s):由生物战剂、生物弹药及其运载系统等组成的一种能杀伤有生力量及毁坏动植物的特种武器。 在生物战中装填有生物战剂的各种施放装置(炸弹、导弹弹头和气溶胶发生器、布洒器等),过去也叫做“细菌武器”。 3 生物战(biological warfare):以生物武器达到军事目的的行动称为生物战。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生物恐怖(bioterrorism):一个组织或基团利用生物的烈性传播和产生强烈毒素的特性,来胁迫另一群人或普通公众乃至国家以达到政治和军事目的所采取的卑劣行为。 5 第二节 生物战剂概论 生物战剂的发展阶段 生物战剂的种类 生物战剂的特点 生物战剂的施放方式 7 生物战剂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生产规模小,施放方法简单。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主要施放方式是用飞机布洒带有战剂的媒介物,扩大了攻击的范围。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生物武器使用最多的年代。 8 生物战剂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隐蔽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DNA重组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有利于生物战剂的大量生产,而且为研制适用于生物战要求的新战剂创造了条件,使生物武器进入“基因武器”的新阶段,从而再次引起一些国家的重视。 13 生物战剂的种类 军事学上考虑 致死性与失能性战剂 致死性战剂。病死率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炭疽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