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浸泡工艺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玉米浸泡工艺研究进展 班级:食品12401 姓名:白凤佳 学号:29 1.《玉米酶法浸泡工艺的优化》 郜 培 (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79) 研究背景: 湿法制备玉米淀粉工艺是玉米淀粉的传统生产工艺,该工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浸泡工序。传统工艺中采用亚硫酸或亚硫酸氢钠溶液进行玉米浸泡,亚硫酸或亚硫酸氢钠在浸泡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破坏蛋白质的—S—S—键,从而打破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网,使其包裹的淀粉颗粒释放出来。浸泡工艺条件为:SO2的质量分数0.20%~0.25%,50~53℃条件下浸泡50~60h,浸泡结束后将干物质质量分数6%~8%的浸泡液(玉米浆)进行蒸发浓缩。传统工艺浸泡时间长、能耗高,且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大量的亚硫酸,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同时SO2由于会残留在淀粉中进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降低淀粉中SO2残留成为玉米淀粉加工行业不断深入研究的方向。 酶法浸泡工艺采用蛋白酶替代亚硫酸或亚硫酸氢钠进行玉米浸泡,用以打破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网。蛋白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高效催化剂,其破坏蛋白质网的反应机理与亚硫酸完全不同。由于蛋白酶全部或部分地替代了,减少了淀粉与SO2的接触,可降低成品中SO2的残留。 条件:本试验拟就玉米酶法浸泡工艺的影响因素和工艺条件做初步研究,从而确定玉米酶法浸泡的最佳工艺。 过程:以玉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玉米酶法浸泡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加酶量和pH 值对玉米浸泡效果的影响。 结果:采用玉米酶法浸泡工艺可以打破玉米籽粒结构中的蛋白质网,释放其包裹的淀粉颗粒,提高淀粉提取率。玉米酶法浸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4.0h、加酶量0.30ml、浸泡温度50℃、pH3.0。在该条件下,淀粉提取率提高到84.48%,与传统工艺相当,但成品淀粉中S02质量分数0.013%,比传统工艺降低了27.78%。 参考文献 [1] 李艳,常俊然.玉米浸泡工艺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6:25-26. [2]Roushdi M , Fahmy M M .Role of lactic acid in corn steeping and its relatio n with starch isolation[ J] .KEi-Sheikh Starch , 1981 , 33 :426-428. 2.《利用发酵法和酶法综合技术改进玉米淀粉生产湿法浸泡工艺》 研究条件:   作者从玉米淀粉生产厂的玉米浆中筛选出耐50 ℃高温的嗜热乳酸菌, 通过在玉米浸泡阶段加入发酵的嗜热乳酸菌, 缩短玉米细胞破壁所需的有效乳酸浓度到达的时间。由于乳酸菌发酵有效地降低了浸泡水的pH 值, 所以在浸泡过程的第1 阶段不加入SO2 同样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在玉米浸泡过程中, 利用菠萝蛋白酶替代SO2 , 通过对菠萝蛋白酶在玉米浸泡工艺条件下(50 ±2 ℃, pH =4)的酶促反应规律研究, 合理的设计出替代SO2 的酶法浸泡新工艺。 研究结果: 通过设计三水平三因素正交实验优化了嗜热乳酸菌发酵和菠萝蛋白酶酶法综合加工工艺, 获得玉米淀粉的浸泡工艺条件为:浸泡水温度50 ±2 ℃;嗜热乳酸菌接种量10 %;发酵浸泡玉米时间12 h , 然后加入0 .2 %菠萝蛋白酶作用4 h , 精磨后分离获得淀粉。改进后的工艺过程不添加SO2 , 浸泡时间从传统的48 h 缩短至16 h 。 参考文献: [1] 王国扣.我国淀粉生产现状及经济形势分析[ J] .淀粉与淀粉糖, 2002(4):33-35 .Wang Guo-kou .The analy sis of starch-producing situation and economical outlook [ J] .Star ch and Starch Sugar,2002(4):33-35 . [2] Roushdi M, Ghali A H .Foemation of lactic acid during corn steeping[ J] .Eg ypt J Food Sci, 1991, 7(12):17-25. [3] Dailey O D .Effect of lactic acid on pro tein solubilization and star ch yield in co rn we t-mill steeping :A study o f hy br id effect[ J] .Cereal Chem , 2002, 79(2):257-260. [4] 陈素华, 洪鹏志, 章超桦, 等.菠萝天然酶活力测定方法[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