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陈嘉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题 目: 教育先驱——陈嘉庚 姓 名: 陈磊 学院班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2013年4月30 2013 年 5 月 4 日 目录 陈嘉庚的生平 3 我的探索 6 一 陈嘉庚的生平 1874年 10月21日(阴历九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父陈杞佰是新加坡商人。 1882年 9岁。在南轩私塾就学。 1890年 17岁。奉父函召,第一次出洋新加坡。 1891年 18岁。在其父所营顺安米店学商。 1893年 21岁。归国与张氏成婚。 1895年 22岁。第二次出洋新加坡。 1898年 25岁。回国奔母丧。 1899年 26岁。携妻张氏第三次出洋新加坡。 1900年 27岁。归国葬母。 1903年 30岁。第四次出洋新加坡。 1904年 31岁。在此后三年间,创业颇有成果,奠定一定经济基础。 1910年 37岁。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及道南学堂总理,向闽侨募捐五万多元建筑校舍,这是致力教育事业的开始。 1911年 38岁。辛亥革命胜利,福建光复,被推为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会长,筹款二十多万元支援福建财政,另筹五万元接济孙中山先生。 1912年 39岁。携眷回国,筹办集美学校。 1913年 40岁。集美学校正式开学,购地扩建校舍和操场。第五次出洋新加坡。 1915年 42岁。租轮四艘,经营航运,获利颇巨。 1916年 43岁。购进三千吨轮船一艘,命名为“东丰号”。 1917年 44岁。购进三千七百五十吨轮船一艘,名为“谦泰号” 。因两年来营业顺利,派胞弟敬贤回国创办集美中学和集美师范学校。筹款二十多万元救济天津水灾。 1918年 45岁。集美师范和中学正式开学。发起筹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 1919年 46岁。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正式开学。回国筹办厦门大学。组织同安县教育会,对各乡小学给予常年补助,受益者三十多校。 1920年 47岁。集美学校增设女子师范和商科。创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 1921年 48岁。厦门大学在集美开学。 1922年 49岁。第六次出洋新加坡。 1924年 51岁。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 1925年 52岁。创业有成,资产达一千二百万元,是他一生中登峰造极,得利及资产最巨之时。 1926年 53岁。扩建南洋华侨中学校舍。创办集美农林学校。开始面临逆境,胶价暴跌,营业亏损甚巨,被迫将厦大和集美两校校舍建筑工程局部停工,但经费仍竭力维持。 1928年 55岁。5月3日,日军侵占济南,组织山东残祸筹赈会,募款救济受祸难胞。 1937年 64岁。七七事变发生,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被推担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38年 65岁。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致电汪精卫反对其主张同日本和谈。 1940年 67岁。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率团返国到重庆、延安等地视察慰问。 1941年 68岁。被推为南侨总会第二届主席。组织南洋闽侨总会。创办南洋华侨师范学校。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 1942年 69岁。新加坡沦陷,避居爪哇三年,写成《南侨回忆录》和《住屋与卫生》。 1945年 72岁。日本战败投降,重返新加坡。11月18日,重庆各界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主席特送条幅,“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八个大字。 1946年 73岁。创办新加坡《南侨日报》。 1947年 74岁。召开新加坡华侨大会,反对荷兰殖民军屠杀印尼巨港华侨暴行,议决准备对荷兰实行经济制裁。为集美各校开拓经费来源,在香港创办集友银行,实行以行养校,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1949年 76岁。抗日战争胜利后首途回国。9月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 77岁。最后一次出洋新加坡,结束未了事务。当年回国定居故乡集美村,亲自主持集美、厦大两校校舍的修建。 1954年 81岁。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