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一地理《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一地理《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大洋环流,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的过程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之一。本节教材共两目。第一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主要阐述了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形成与环流方向,并通过“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说明实际洋流的分布更为复杂。第二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阐述了洋流及其变化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环境污染几方面的影响。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洋流的分布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是大洋洋流的名称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大洋环流模式简图的绘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盛行风、洋流、气候、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感受自然环境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进一步认识地理是对终生发展有用的-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3、内容结构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 西暖东寒 分布规律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逆南顺 东暖西寒 气候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渔业 航海 污染 二、教学思路设计 1、学情分析 该节要记忆的洋流名称很多,洋流名称又大多与当地地名相联系,而区域地理中的地名知识很多学生欠缺;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轮廓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盲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点拨一些地名,并引导学生分析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洋流分布图。 2、教法设计 (1)从生动有趣的史事“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引入,让学生结合地球风带知识,分析归纳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并记忆各大洋主要洋流名称。 (2)让学生根据世界洋流分布知识,探索“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选择之谜。并进行知识迁移:“如果你是一名海员,在与世界各地的交往中,你如何选择航路?” (3)结合教材“图3.6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图3.7秘鲁寒流的气候效应”和“图3.8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以及给出的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阿拉斯加石油污染扩散图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析出洋流及其变化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性、和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简单练习和变式训练,在变式训练中强化整体意识。 三、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课前准备】 回顾或查阅:1、明代郑和下西洋去、回的季节,明代中日海上贸易往来选择的月份。2、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轮廓图。3、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资料以及当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旱灾的资料。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史事“日本海军偷震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引入。下图是1941年12月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航行路线。日本海军选择了M路践,而没有选择N路线。M路线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与海水运动有关)?这节课我们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洋流。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设计自学:出示问题探究讨论: (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洋流。你知道海水运动还有哪些形式吗? (2)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哪两类?下面等温线图中,若A、B处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则A、B处分别应是什么性质的洋流? 答题讨论举例: 生1:A处洋流由南流向北,即从低纬流向高纬,应为暖流。B为寒流。 生2;A处等温线向冷处(等温线低值处)凸出,表明该处水温低,应为寒流。B为暖流。 生3:根据等温线可确定该图为南半球,A处洋流由南流向北,即从高玮流向低蚌,应为寒流。B为暖流。 生4:我同意生3的观点。 师:大家都能认真思考,3同学思考问题更为周密。谁能归纳一下根据等温线弯曲来判断寒、暖流的方法? 生3;分两步,一确定南北半球;二由高纬流向低纬即为寒流,反之为暖流。 生4:看水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水温高则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师:3、4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了判定寒、暖流的方法。4同学的方法更简洁,在没有洋流流向的图上也能判定。 观察思考:播放电脑动画“行星风带引起大洋环流”。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思考下列问题: (1)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还有哪些原因? (2)你能根据全球风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