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锡伯族 锡伯族简介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有一种说法说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西伯利亚。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 锡伯族的聚居地 锡伯族现有人口188824人,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锡伯族最大的聚居区。此外,在辽宁省沈阳市附近建有兴隆台、黄家两个锡伯民族乡;在新疆霍城建有“伊车嘎善”民族乡。东北三省的锡伯族,大都分布在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而在新疆居住的锡伯族,也集中在伊犁河谷地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适合于农耕和畜牧,还可以兼营渔业。公元1808年,在新疆驻防的锡伯族官兵开凿成功“察布查尔”大渠,引伊犁河水灌溉农田,是当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 射箭 锡伯族人民自古勇敢善射,他们传统的体育活动有射箭、摔跤、举重、游泳、赛马、叼羊、踢毡子、荡秋千等。其中,在射箭、摔跤两项运动中蜚声全国体坛,闻名中外。 射箭是锡伯族一项有悠久历史的活动。早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活动时锡伯族就以骑马射箭作为狩猎的主要形式。到明末清初,锡伯族逐渐被清政府收归。他们得知锡伯族善骑善射的特点后,就将其编入满洲八旗内开始过军旅生活,并分派到各个省的要害地区驻防。当时的清军还是以弓箭、长矛、大刀作为主要武器。因此,练习射箭是军训的主要内容。一部分锡伯军民西迁到新疆伊犁之后,弓箭仍然是锡伯军队的主要武器,当时,锡伯营八旗的每个牛录,每年春秋两季举行选拔“伍克辛”(披甲)的活动,选拔会上主要考骑射的技艺,被选上“伍克辛”的人可以得一块公田耕种,未被选上的就成“苏拉”(闲散),得不到公田。年满18岁的青年踊跃参加选拔活动,争取当上披甲。因此,经常性的射箭活动成为锡伯族人民的惯例。为了争取当上披甲,男孩儿从小练就一身过硬的骑射技艺。男孩一出世就和弓箭结下不解之缘,孩子的父亲和爷奶一知道出生了男孩,就赶紧用红丝绳扎一个小弓箭,往象征保佑人口兴旺和家宅平安的“喜里妈妈”上系扎,预祝他将来成为一个能骑善射的勇士。 清朝覆亡以后,弓箭退出了军事舞台,但是,锡伯族群众没有因此而放下弓箭。弓箭成为他们显示武功、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之一。过去,每一个牛录,每年都举行一到两次比赛。 西迁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迁徙节”、“农历四月十八节”、“农历四月十八西迁节”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沈阳)出发,西迁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之后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隆重纪念 锡伯族西迁节 祖先的英雄业绩,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起源 西迁节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 锡伯族西迁节)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锡伯族的抹黑节 “抹黑节”是锡伯族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这种有趣的节日便开始了。据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的特别早,把晚间准备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大家你追我赶的上街往脸上抹黑,相互观望,笑声不止,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的;有的早上还未来得及起床,就被抹的一脸黑的。见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先请安,后跪施礼,再向老人额头上抹一小点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征,可以避免灾难,得到幸福。所以,许多人脸上被抹黑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快乐的笑起来,这种笑也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抹黑”已渐渐被废除,“抹黑节”变成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性活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