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GO,美丽中国助推器
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帮助身处自然中的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国际NGO带给中国的好的经验。
国际NGO的好经验
2013年3月23日是个周六。晚上八点半,韩雯(化名)关掉了家里的灯和电视,打开手机,播放一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美好世界)》。“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地球一小时’了。放这首歌,很有仪式感。”
“地球一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1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时至今日,北京、上海等诸多城市都开始参与“地球一小时”的活动,明星李冰冰、李宇春等纷纷成为“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更多像韩雯这样的普通公众都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这项活动据说并不能节约太多电能,更大程度上说,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契机,让我觉得环保并不那么遥不可及,也会提高我日常生活中的节能意识。”韩雯如是说。
对普通公众而言,“地球一小时”可能是他们对世界自然基金会这个国际环保NGO的唯一认识。但事实上,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198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为起点启动了大熊猫保护研究,是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至今,项目领域由大熊猫保护扩大到物种保护、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教育、气候变化与能源、野生物贸易、科学发展与国际政策等领域。
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帮助身处自然中的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国际NGO带给中国的好的经验。自然保护区的可替代生计项目即是如此。
200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项目办公室在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开展了试点养蜂项目。
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周边甲挖村的曲比刮虎,就来自一个养蜂世家。但传统的养蜂方法也有弊端,比如蜂桶的设计,就不够科学。小蜜蜂(蜂蛹)、蜜蜂的粪便和死了的蜜蜂都一起留在桶里,因为害怕蜜蜂会弃窝飞走,人们又不敢打开蜂桶清理。这样,蜂桶就会很脏,蜜蜂很容易生病,病了之后蜂农不懂怎样医治,一桶蜂很容易就会死光。冬天的时候,圆蜂桶保温效果也不好,蜜蜂很容易冻死。“像我家,最多的时候养过40桶蜂,但现在只有几箱了。”
有着丰富养蜂经验的曲比刮虎,被村民选为甲挖村项目管理小组组长,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官员和养蜂专家们一起选受益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分发蜂箱和蜂种,指导受益农户蜜蜂分箱、割蜂蜜,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向村民宣传环境保护。2009年年底,刮虎的10箱蜜蜂,已发展到26箱,产出了900多斤蜂蜜,卖了近3万元。在自身受益的同时,刮虎履行着自己的承诺,每年分出两桶蜂种给其他的农户,以传递的方式,带动社区一起养蜂。
“以前因为每家都穷,砍柴、挖药、打竹笋是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看着一片片林子变得光秃秃的,我们也心疼,但是没办法,我们要生活。保护区的人经常来我们这儿宣传保护环境,保护大熊猫,但一直觉得这些事儿离我们很远,是保护区这些有工资的人做的活路(工作)。项目开展后,我们自己受益了,同时也开始注意到,保护好环境,少砍点柴,少挖点药,蜜蜂才有花儿可以采,我们才能摇到更多的蜂蜜。”
有着丰富的保护区工作经验的陈雪峰感触颇深:“开展养蜂项目前,保护区的主要工作就是上山巡护监测。时间久了,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工作到底有多大意义,能不能真的达到保护的目的。工作人员在保护,社区在破坏,工作人员到社区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村民都会躲得远远的。现在不同了,通过社区养蜂活动项目开展,村民受益了,保护意识也在随之改变。以前大熊猫进到社区,从来没有村民联系我们。项目开展后,大熊猫多次下山,每次都有村民给我们打电话报告,还帮我们守着大熊猫,怕大熊猫受伤或者生病。”
与此同时,学者杨东平也认为:“他们的工作每个方向都有专业团队和人才,不断拿出高度专业化的调查报告,与决策部门沟通。这些带来的影响和示范作用越来越大。”
本土NGO的现代化成长
1990年代诞生于知识分子中间的中国本土环保NGO,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注册机构已逾3000家。初期的民间环保行动,可以概括为“观鸟、种树、捡垃圾”,而现在,工作更专业,分类更细化,用环保界的话说,就是从“浅绿”逐步向“深绿”前进中。在这个过程中,本土环保NGO也逐步摆脱了草根、悲壮、苦哈哈的姿态――这不仅源于环保意识的改变,更来源于他们的运营者正试图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推动NGO的可持续发展。
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销售行业述职报告5篇.docx VIP
- 英语必备词汇(思维导图版).doc VIP
- 汽油、柴油仓储及50万吨_年甲醇汽油调配添加剂调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润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oc VIP
- GB T 3810.14-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 耐污染性的测定.docx VIP
- AIAG 第三版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培训教程-学员版.pdf VIP
- 文件检验相关知识试卷涵盖检验准备鉴定等内容.doc
-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总结.pdf VIP
- 2024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专任教师岗位招聘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工业碳排放绩效研究.pptx VIP
- 瓦楞纸板箱生产环境质量控制手册与程序汇编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