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45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docVIP

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45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45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根据用药不同,89例确诊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西替利嗪组给予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依巴斯汀组给予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和药物安全性。 结果 依巴斯汀组总有效率88.64%高于西替利嗪组68.89%(P 0.05)。 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能够充分抑制慢性荨麻疹患者的H1、H2受体,影响实验室指标,在提高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依巴斯汀;雷尼替丁;西替利嗪;慢性荨麻疹;药物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58.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1-0062-02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的过敏性皮肤疾病,其病因相对复杂,治疗以抗组胺类药物为主,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研究对比依巴斯汀与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门诊治疗的8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李伯埙著《现代实用皮肤病学》[2]中关于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排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入选10 d内使用抗组胺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严重心肝肾异常等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西替利嗪组和依巴斯汀组。西替利嗪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19~55岁,平均(36.4±5.3)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3.2±1.1)年;红晕直径0.9~2.9 cm,平均(1.4±0.7)cm;瘙痒程度为轻度15例,中度23例,重度7例;风团数量3~28个,平均(14.7±2.3)个。依巴斯汀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18~56岁,平均(36.6±5.3)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3.3±1.1)年;红晕直径0.8~2.9 cm,平均(1.5±0.7)cm;瘙痒程度为轻度14例,中度24例,重度6例;风团数量3~27个,平均(14.6±2.3)个。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程、红晕直径、瘙痒程度和风团数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西替利嗪组:口服西替利嗪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10 mg/次,1次/d;口服雷尼替丁胶囊(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150 mg/次,2次/d。依巴斯汀组:口服依巴斯汀片(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10 mg/次,1次/d;口服雷尼替丁胶囊(生产厂家、国药准字、服药剂量同西替利嗪组)。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总IgE )、透明质酸(HA)、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五羟色胺(5-HT)和白三烯(LT)水平,根据疹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和红晕直径评价临床疗效。   1.4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盛建等[3]研究,按照0~3分对治疗后荨麻疹瘙痒程度(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2分为中等症状,3分为症状无法忍受)、风团数目(0分为无,1分为数目≤10个,2分为10个20个)和红晕直径(0分为无;1分为直径≤1.5 cm;2分为1.5cm2.5 cm)进行评分,计算症状下降指数(SSRI),SSRI=100%×(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当SSRI≥80%者为显效;30%≤SSRI总积分治疗前时,SSRI=0)。总有效率=100%×(显效+有效)/总例数。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SPSS 19.0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校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依巴斯汀组总有效率88.64%(39/44)高于西替利嗪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7610,P 0.05)。见表1。   2.2实验室指标   治疗结束后,两组治疗方案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但治疗后依巴斯汀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替利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药物安全性   治疗期间,西替利嗪组有2例轻度嗜睡、1例轻度头晕和1例口干;依巴斯汀组有2例困倦、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