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观察.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总结防治DSA并发症的方法,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故分析我科近2年来开展105例DSA检查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处理进行研究总结。结果 DSA并发症最常见是穿刺处血肿和颅内动脉痉挛。结论 DSA检查严重并发症发生少,正确预防和处理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并发症   作者单位:650011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被视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是MR、多排螺旋CT等检查不能替代的。目前DSA获得很大推广应用。但是DSA作为有创性检查,或多或少存在并发症。有必要总结预防和治疗DSA并发症的方法,提高DSA安全性。我科自2010年9月以来,共进行脑血管造影 105例,现将并发症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共行DSA检查105例.其中男82例,女23例。年龄28岁~78岁,平均48.1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5例,脑出血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造影检查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   1.2 方法   1.2.1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NEUROSTARPLUS/TOP双C形臂血管造影系统,采用MarkVProvis高压注射器,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含碘量为300 ms/m1)。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保证导丝在血管中再置入5F动脉鞘,必要时可透视确认。应用5F猪尾及5F造影导管,在导丝引导下,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术,必要时行三维重建处理。   1.2.2 造影程序 采取“分级造影”的方法 ①猪尾导管主动脉弓造影,观察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显影,观察有无斑块、狭窄及血管开口变异。②单弯导管行双侧颈总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开口情况。③右锁骨下动脉造影常规做路图。④超选椎动脉及颈内动脉造影。操作过程中导丝遇到阻力不强行推进,避免深入导管时,出现血栓脱落导致脑供血动脉栓塞。   1.2.3 术后处理 拔动脉鞘,常规压迫止血 25 min。注意事项:①压迫手法 :采用左(或右)手三指压迫法,食指压迫内穿刺点,中指和无名指压迫股动脉,食指下垫条型无菌敷料增加压迫面积,右手指放在左手指上加压,保持持续压力,观察外穿刺点是否出血,调整压迫位置,观察右下肢远端血运,调整压力。前15 min重压,后10 min适当放松压迫力量,使部分血流通过。②压迫后绷带加压包扎,0.5 kg 盐袋放置包扎部位 12 h,右下肢制动 24 h,48 h 内禁止下床活动,3 d 内禁右下肢承重、屈曲及可能增高腹压的动作,观察右下肢远端血循环及活动。水化 :嘱患者大量饮水,2500 ml/d,连续 3 d,不能进食者静脉输液补充液体,3 d 后复查肾功能。   2 结果   本组中共出现并发症 8 例,发生率 7.6%。其中穿刺部位皮下血肿 4 例, 发生率 3.8%,术中气栓1例,血管痉挛2例,以上症状经及时积极对症处理,均无相关后遗症。   3 讨论   3.1 穿刺部位血肿 本组病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4 例, 发生率 3.8%,Kaufmann等[3]回顾性分析了19826例脑血管造影后24 h内出现的并发症,穿刺点血肿最常见,发生率为4.2%。有报道认为,穿刺部位血肿多见于初学者压迫穿刺部位不够切实。随着压迫手法的提高,该并发症逐渐降低,回顾4例穿刺部位血肿发生时间在前50例患者中,后55例患者注意了压迫手法,未在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国内学者报道用新的动脉压迫止血器可减少皮下血肿[4]。国外已有不压迫止血改为血管缝合,笔者有幸做了1例血管缝合,患者术后12 h可下地走动。总之随着技术的改进,相信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会逐渐减低。   3.2 血管痉挛 本组病例有2例血管痉挛发生,均发生在椎动脉超选择造影中,血管出现串珠样改变,患者出现呃逆、眩晕等后循环缺血症状,回撤导管吸氧并注入解痉药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均好转。脑血管痉挛是DSA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许多学者对此有所报道[5],认为主要是操作手法过度、插入导管刺激血管内皮、造影剂使用过量,加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等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存在所致。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失语、短暂的意识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等,多于术后12~24 h发生。我们常规在椎动脉超选择造影时,导管不进入椎动脉开口过深,为避免在高压注射造影剂时导管位置变化,导管末端固定,造影结束马上退导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