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群众最满意医生典型事迹材料.docVIP

中医医院群众最满意医生典型事迹材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医院群众最满意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天天清晨,在樊城长征路上的一条小巷子里,一名老人会摇着轮椅艰巨地穿过车流,准时来到市中医医院国医堂上班。老人胸椎以下高位截瘫,至今已40多年。40多年里,他和疾病抗争,在轮椅上谱写了一首不屈的生命奉献之歌! 他,就是78岁的“群众最满意医生”、xx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之一的xx。 曲折人生照旧抱负不改 1935年,xx出生在武汉市一个贫苦家庭。解放后,党和政府送xx上了初中,读中专,进大学。1964年,xx从xx中医学院本科毕业,按他的成绩当时可以留校,但是年轻的xx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穷感激之情,积极响应“到农村往,到边疆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往”的号召,来到了xx。 一年以后,由于工作业绩突出,xx被组织上任命为副院长。正当风华正茂的xx劲头十足地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走路似乎愈来愈没有力气了,连抬抬腿都变得有些困难了。医院派人送xx来到了武汉,确诊为得了第六至第九胸椎结核,造成椎管构成110度的曲折,致使下肢不完全瘫痪!医生的诊断书上写着:“只能长时间卧床,并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 拿着这张无情的判决书,xx欲哭无泪!要知道,这一年他刚刚37岁,正是大展雄图的时候啊! 但xx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他想到中医院为了给自己治病付出的人力和物力,摸摸身上手术过的伤口,决定放弃医治,他对妻子说:“就算瘫在椅子上,也一样能为国家作贡献!” 艰辛付出只为患者康健 多年来,xx一直拖着病体靠轮椅坚持工作,付出了凡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他天天凌晨四点半起床,喝五磅水,以保证身体的需求,再在早饭时减少进食量,在七点半之前尽可能排空。这些都是为了能坚持半日工作,减少病人的候诊时间。 上世纪***十年代,中医内科人手少,xx是主要支柱之一,早上班、晚放工是常有的事情,一个上午要接待二三十个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斟酌到xx的身体状态,实行了限号管理,但天天仍有很多病人慕名而来,他总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常常拖延放工时间,为此家里人也经常抱怨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他却说:“做医生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46年来,医技高深的xx在医院内外享有盛誉,慕名求医的患者常在他的诊室外排起长队,为了不让患者焦虑,xx曾在墙上贴出“至亲好友,医院职工,请按序救治”的字样,对待病人等量齐观。 曾发生的一件小事已过往十几年了,但仍让xx记忆深入。一名患水肿病人三次都是放工以后才匆匆赶来,xx对他说:“下次你要早点来。”没想到病人一下子就哭了,他边哭边说:“我是农村人,住得远,每次来的前一天,都要向村里申请派一名劳力送我。鸡叫就起床,走十几里田埂路才能上公路,再走20多里的大路到医院。”听了病人的诉说xx的心被刺痛了。从此以后,他不再无故地“要求”病人了,他告知跟他学习的青年医师:大部份来得晚的患者是痛苦重的、困难大的、更需要认真诊治的人。“来得越晚,对他们越要认真”。 寻根究底对患者负责到底 “医生要对病人负责到底。”xx看病必究其本源在哪里,并做到:“不但要治好,而且要保证尽可能不病发。” 他医治头痛,常分三步走:第一步先让头不痛,减缓患者的痛苦;第二步寻觅头痛的具体缘由,深度剖析病发诱因;第三步教会患者放松的方法,用十指做梳,梳理头发。 他为患者诊脉时,总是嘱咐患者要放下心理压力,仔细安慰,xx想到,精神因素影响疾病的轻重缓急,医病更要医心。 他碰到复杂的疑问病例,总是先开2-3服中药,回家后翻看医书,思量考虑,观察病情,再仔细开方,直到看到患者的康复才肯放心…… 河南南阳的一位女孩9岁,不明缘由发热半月余,展转多家医院费用花了数万元始终查不出病因。女孩的家人经打听找到了xx,吃了5服中药,女孩不再发热。当再次复诊,xx经过查看,确定不必再吃药,孩子的母亲扑腾一声跪在地上,失声痛哭:“神医啊!” xx文理学院的一位老师付某原得了肠阻塞,左边腹部又莫名奇妙地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包块,大便10余天才解一次,令付某痛不欲生。在xx处开了7服中药,包块小了很多,大便天天一次…… 送医上门不为功名利禄 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xx从不建议患者乱做检查,他开出的检查单中,阳性率在90%以上。“对症的就是好药,能治好病的就是好方”,大方、贵方他用得极少。 仅仅减轻病人负担是不够的,碰到行动比xx更困难的,他大多主动送医上门!铁路大院一名杨师傅行动不便被家人抬到xx家求治,第一次医治后,xx问清了他的地址,尔后整整一个夏天,xx都是送医上门。他摇着轮椅从长征路上的中医院家属院动身,车后挂着他的双拐和诊疗包。由于杨师傅住的楼上没有楼梯扶手,两边

文档评论(0)

feng1964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