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建设活动的环境灾变二则 森林资源的破坏有多种原因,为大众公认的是垦荒屯田。笔者以为还有一重要因素即人类的建设活动对木材的大量需求。本文以史为据分析了各时期森林资源的破坏过程,并结合唐、宋、元、明、清几个时代木结构表现出的特征给予说明。而环境恶化其中另一重要因素为自然之肾--湿地的消失。这其中也有聚落、城市的功劳。湿地巨大的综合经济价值对聚落、城市的形成有凝聚作用,由此而生的环境灾难古代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就有表现,而现今正为长江流域覆辙。
关键字:中国建筑史;木结构;森林;湿地;环境灾变
Abstract: Breakage of forest resources has several reason, The recognized reason by the masses is cultivation. Penman thinks that another important reason is large requirements of wood in building activity of human being.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destroyed process of forest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history, and it is illuminated by the characters which timberwork had showed in several dynasty such as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The other problem is that villages and cities eroded the marsh, which had a baneful effect on environments. A huge synthetical economy value of the marsh has agglomerated effects for village and city, it had brought on a baneful effect on environments in drainage area of ancient Yellow river, and it has happened in drainage area of nowadays Yangtse.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似乎是有口皆碑。如:中国古代的堪舆学强调自然的天文、地理、地况、地态与人及建筑的关系,关注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和谐;中国古代建筑大量使用象木材、夯土、石块砌体等可降解或可再生,具有绿色生态特征的材料;再如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再现自然、将人文情感寄寓自然的手法等。这些均给中国古代建筑戴上了绿色环保的光环。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古人的建筑活{范文之家提[http:// 动给环境带来的灾难。
一. 木结构与森林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支撑作用。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2/3被森林覆盖,约为76亿公顷;19世纪中期减到56亿公顷;20世纪末期又减到34.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这是人类对森林长期大规模破坏性利用的结果。联合国发布的《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指出,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使全球森林减少了50%,30%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原始森林80%遭到破坏,剩下的原始森林不是支离破碎,就是残次退化,且分布不均,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
森林资源的破坏有多种原因,为大众公认的是垦荒屯田。笔者以为还有一重要因素即人类的建设活动对木材的大量需求。
纵观森林的兴衰,我们发现森林与人类历史的大动荡有密切联系。北京林业大学王九龄教授在《北京森林史辑要》一书中将北京森林的的消失按历史时期归结为汉魏时森林茂盛,大约从辽金时期起,森林始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元代有增无减,明清后毁之逾甚,乃至新中国成立,森林所剩无几。笔者以为王九龄教授对北京地区森林消失的时代划分在黄河中下游也大致如此,现有一例印证。河南灵宝的旧函谷关,本以松柏之塞而见称于《荀子》,其时自然应是林木茂密;直到西晋人经过这里时,见到的依旧还是谷道两侧崖上松柏蔽天的景象,函谷关也因此才成为天下险要。隋代东西交通大道由旧函谷关向北移至黄河岸边,旧函谷关道废弃,森林被逐渐砍伐,到明清时砍伐贻净。
一般而言,一个文明昌盛的时代对资源有更广泛、更大量的要求。汉的文景之治、唐的贞观之治均属此列。汉、唐两代的建筑规模巨大,且建筑用材也浪费惊人。现今人们在归结唐代建筑特征时总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生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公开课一等奖.pptx VIP
- 超新星-创新思维训练-王竹立-期末考试答案.pdf VIP
- T/CARM 002-2023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pdf VIP
- 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 视听说教程2(2023版)(智慧版)B2U1.pptx VIP
- D-Z-T 0433-2023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玉石(正式版).docx VIP
- 【技能大赛】《康复治疗技术》赛项技能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第七章各民族1律平等.ppt VIP
- NB/T 47010-2017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pdf VIP
- 甘肃省-第五册尾矿库安全风险辨识指引.pdf VIP
- 引水隧洞进水口及洞身混凝土衬砌施工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