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制q剂学复习或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草药制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性质: a、制剂处方组成必须符合中医药理论。 b、制剂工艺过程必须保证原方特有的疗效。 c、质量标准制订除符合通则检查外,还选定君臣药中有效成分和或指标成分作为制剂含量控制标准,或探索制剂指纹图谱。 d、药效学研究时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及模型外,应符合中医学辨证要求的动物模型。 e、药物动力学研究符合现代的方法还应符合中医药传统理论。 f、应用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 药物:是指用于防治、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制品和诊断用药等。 药品:是指用以防治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能有影响的物质。按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两大类。 剂型: ? 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作药物剂型。片剂、注射剂、胶囊剂 。 制剂: 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具体品种),称为制剂。如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片等等。一般在药厂或医院制剂室进行生产。 研究制剂生产工艺与理论的科学称制剂学。 方剂:是根据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配制的或为某种疾病配制的药剂。 调剂:是根据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一般在药房调剂室中进行。 研究方剂的配制、服用等有关技术和理论的科学称调剂学。 制剂学和调剂学总称为药剂学。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疗效确切,性质稳定,应用广泛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并标明主治功能、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中成药须按法定程序向药监部门,获批准文号后方可进行生产。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防治疾病需要 1、剂型不同、给药方式不同,药理作用不同2、改变剂型能扩大适应症3、药物的吸收、分布与疗效有关。总之,急症宜选用发挥疗效迅速的剂型,慢性宜适用作用缓和、持久的剂型。 二、根据药物及其成分性质  与主要药物活性成分溶解性、稳定性、刺激性相关。  难溶性、挥发油或有异臭的药物不宜制成口服液等液体剂型。  易被胃肠道破坏、不吸收、有刺激性、有肝的“首过”的不宜为口服剂型。  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的不宜制成注射剂和口服剂型等液体剂型。 三、根据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特性  不同处方、不同药物、不同的有效成分应选择相宜的剂型。剂型是否合理与使有效成分最大限度提取、疗效是否好、是否稳定、是否好制订质量标准等相关,这通过体内药代动力学、药理效应法、体外溶出度法等进行研究。 四、根据生产条件和制剂的基本要求 与生产技术、生产环境、设备、工人素质等条件相符。 总之,通过剂型选择,最终达“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与“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的目的。 制药卫生标准 (一)、致病菌 口服药品每克或每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含动物药及脏器的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外用药品每克或每升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葡菌, 创伤、溃疡用药不得检出破伤杆菌。 一次检出为准。 (二)、活螨 口服、创伤、粘膜和腔道的药品不得检出活螨。 (三)、细菌和霉菌 不同剂型和给药方式有不同的的限度标准与要求。 1.口服给药制剂 (1)、不含中药原粉的制剂 细菌数:>1000个/g,100个/ml,霉菌和酵母菌数:>100个/ml或g 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ml或g (2)、含中药原粉的制剂 细菌数:>10000个/g,500个/ml,霉菌和酵母菌数:>100个/ml或g 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ml或g,大肠菌群: >100个/g, 10个/ml 2. 局部给药制剂 (1)、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药 无菌检查法无菌 (2)、用于表皮或粘膜不完整含中药原粉的: 细菌数:>1000个/g或10cm2,100个/ml,霉菌和酵母菌数:>100个/ml或g或10cm2 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ml或g或10cm2 (3)、用于表皮或粘膜完整含中药原粉的: 细菌数:>10000个/g或10cm2,100个/ml;霉菌和酵母菌数:>100个/ml或g或10cm2 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ml或g或10cm2 (4)、眼部给药的 细菌数:>10个/g,100个/ml;霉菌和酵母菌数、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ml或g (5)、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的 细菌数:>100个/ml或g或10cm2 ;霉菌和酵母菌数: >10个/ml或g或10cm2 金葡菌、铜

文档评论(0)

haoxian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