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2015版高中历史 考点11 宋明理学配套练习 岳麓.docVIP

(高频考点)2015版高中历史 考点11 宋明理学配套练习 岳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11 宋明理学 配套练习 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 ) A.心学 B.理学 C.阴阳五行 D.佛教 3.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确的是 A、仍占绝对统治地位 B、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者并立地位 C、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 D、完全丧失了儒家思想的本色 4.在一幅历史图片中,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5.面对儒家思想受到佛、道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A.放弃儒家思想   B.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 C.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 6.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①程颐 ②程颢 ③朱熹 ④陆九渊 ⑤王守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7.理学思想的核心是: A.“理”或“天理”  B.“仁”  C.三教合一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源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9.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10、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11.“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 1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B、强调消除人的私欲 C、教育官吏注重消除人的私欲 D、维护人伦纲常 13.反映理学思想的代表著作是   A、《四书章句集注》  B、《礼》  C、《大学》  D、《论语》 14、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15.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是:   A、研究  B、规格  C、人格  D、格子 16.陆九渊主张:①格物致知 ②宇宙便是吾心 ③心即理也 ④致良知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7.明朝中期的王守仁(王阳明)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他提出的基本主张是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18.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发明本心”以求理 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 19.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20.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hk8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