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犯罪论解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论 犯罪论概说 刑法总论(针对刑法总则) 刑法学 刑法分论(针对刑法分则) 刑法基础论 刑法总论 犯罪论 刑罚论 犯罪论的内容 犯罪的概念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正当行为 故意犯罪形态 共同犯罪 罪数形态 第四章 犯罪的概念和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概念 主要回答什么是犯罪的问题。世界各国关于犯罪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而不断演变的。 一、犯罪概念的类型 在理性分析之前,先来几张图片进而增强同学们对犯罪问题的感性认识。 请大家记住,犯罪不仅是大学课堂上抽象的学术范畴,犯罪首先是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的行为或事件。 犯罪的概念是要回答“什么是犯罪”这样一个问题。 犯罪概念的三种类型 第一,形式的犯罪概念 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1条 第二,实质的犯罪概念 1922年《苏俄刑法典》第6条 第三,形式和实质相结合的犯罪概念 我国1997年刑法第13条 马克思:“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不是随心所欲的产生的。” 犯罪是反抗统治关系的斗争。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斗争。 严重的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犯罪是藐视社会秩序的最极端、明显的表现。 对马克思犯罪经典论述的理解 第一,马克思认为犯罪是一种反抗阶级压迫关系的斗争,但在我国转型时期已经不存在整体意义上的阶级压迫,仅存在社会十大阶层内部的矛盾和分歧。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 第二,马克思认为,犯罪是“孤立的个人”进行的反抗行为。但是这无法解释国际通行的“反人类罪”等罪名的出现。 反人类罪即在战前或战时,对平民施行谋杀、灭绝、奴役、放逐及其他任何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的、种族的或宗教的理由,而为执行或有关本法庭管辖权内之任何犯罪而作出的迫害行为,至于其是否违反犯罪地法律则在所不问。”在该文件中,反人类罪与破坏和平罪及战争罪一起被确定为战争罪的三大罪行。 反人类罪典型:卢旺达种族大屠杀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座机遭遇突然袭击,总统当场毙命。总统遇难不到20小时,卢旺达开始了长达100天的种族大屠杀,100万人惨死在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100天内,卢旺达10%的人口被种族灭绝。同年11月,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成立,联合国花费10亿美元开审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罪行。 图西族和胡图族两大民族之间的暴力性的对抗,最早开始这个对抗的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军事力量的对抗,这两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军队,都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最早开始是军队、军事力量之间的对抗。 2000年12月22日,卢旺达政府决定举行“世纪大审判”,对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中涉嫌杀人的人进行审判。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与特征 (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1.如何考察社会危害性? 根据刑法第13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内容包括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以及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性。 历史的观点、本质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2.决定社会危害性有无和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几个方面决定? (二)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特征(最严重的违法是犯罪) (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但有些犯罪可能会最终定罪免刑,即构成犯罪但“不需要惩罚”。如邓玉娇案。 对犯罪概念的总结 1.具有一定(或是相当)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为本质的特征,是决定其他特征的基础; 2.刑事违法性从广度上限定了“什么才是犯罪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 3.应受刑罚处罚性则从深度上标示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在社会危害性程度方面的差异。 三者共同构成了犯罪概念的整体,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 三、犯罪的分类 (一)犯罪的理论分类 1.重罪与轻罪 2.自然犯与法定犯 可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上区分两者。 自然犯是在侵害或者威胁法益的同时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统型犯罪; 法定犯是侵害或者威胁法益但没有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现代型犯罪。 自然犯的违法性容易被一般人认识;法定犯的违法性可能难以被一般人认识。自然犯的法益侵害程度的易变性较小;法定犯的法益侵害程度的一般性较大。 3.隔隙犯与非隔隙犯 隔隙犯是指在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时间的、场所的间隔的犯罪。如隔时犯、隔地犯。 区分意义:隔时犯以行为时为犯罪时;隔地犯的行为地和结果地均为犯罪地。 (二)犯罪的法定分类 1.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 2.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3.身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