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1、黄河河口及黄河三角洲情况简介 1
2、黄河河口治理情况及建议 4
1、黄河河口及黄河三角洲情况简介
近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渤海后形成的,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南岸,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江河三角洲之一。
河口地区北靠京津塘,南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海陆连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通道。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石油、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独特,开发潜力巨大,其中石油、天然气、卤水,已探明储量居全国海岸带之首。区内的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区内还有属于国家级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现有各种野生动植物1921种,保护区内湿地总面积为3500km2,三角洲湿地分为河间湿地和滨海新生湿地,其中,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以珍稀鸟类为主体,是中国鸟类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一些候鸟迁徙途中的驿站和繁殖地,1996年被列入东亚至澳洲涉禽保护网,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环境效益。
现在的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以垦利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面积约6000多km2的扇形地区。其范围为东经118°10′~119°15′,北纬37°15′~38°10′,属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河口。近五十年来为保护河口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尾闾河段改道顶点下移至渔洼附近,摆动改道范围也缩小到北起车子沟,南至宋春荣沟,面积2400多km2的扇形地区。
由于黄河每年挟带大量泥沙输往河口,致使河口长期处于自然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频繁变化状态。自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以来,黄河入海尾闾流路共发生了九次大的变迁,其中1889年至1953年改道六次,顶点在宁海附近;1953年以后改道三次,顶点在渔洼附近。黄河三角洲的演变大体经历了黄河改道入渤海以后的初期阶段(1855~1889年)、宁海以下尾闾河道自然变迁阶段(l889~1949年)以及有计划的人工改道阶段(1949年至今)。三次人工改道,分别是1953年7月改走神仙沟流路、1964年1月改走钓口河流路、1976年5月改走清水沟流路。1996年汛前,为了充分利用泥沙填海造陆,实现海上石油变陆地开采,又实施了清8改汊工程。
黄河河口三角洲的演变是黄河特殊的水沙条件和渤海特殊的海洋动力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国内外其它大江大河的河口相比,黄河河口具有特殊的复杂性:(1) 黄河入海流路是不断变迁的。黄河入海流路呈现出不断变迁的特点,是由黄河的水沙条件和河口海洋动力条件所决定的。黄河每年有巨量的泥沙进入河口,而渤海海洋动力相对较弱,不能将进入口门的泥沙输送到外海,绝大部分泥沙沉积在河口及浅海水域,河口海岸不断地淤积延伸,意味着河口基准面相对升高,使尾闾河段河床和水位相应升高。淤积升高的过程不断加大尾闾河段自然悬河的程度。当淤积和悬河状态达到一定程度时,在来水来沙和潮汐的影响下,尾闾河段将发生改变入海口门部位的出汊摆动。当口门附近淤积延伸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汊点将上移,摆动范围加大,若任其自然演变,出汊点将最终发展到三角洲扇面轴点附近,入海流路在三角洲轴点附近发生改道。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演变呈现淤积延伸、摆动改道循环演变的基本规律,就充分说明黄河入海流路是不断变迁的。(2) 黄河河口是强烈堆积性河口。与国内其它江河的河口不同的是,黄河来沙多,潮汐弱,进入河口的泥沙大部分在口门淤积,使河口不断延伸,陆地面积不断增加。1855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新生陆地面积达2500km2,其中1855~1954年造陆1510 km2;1954~1976年造陆548.3 km2;1976~2001年造陆441.7 km2。清水沟行河以来,黄河口入海泥沙大约有20%沉积在陆地上,60%淤积在滨海区,20%输往测区以外的较远海区。黄河河口的堆积性还表现在拦门沙的存在,拦门沙形成之后,加剧了河口的淤积延伸,对河道泄洪、排凌、排沙十分不利。同时,河口拦门沙的隆起,相当于侵蚀基准面的局部抬升,在自然规律支配下,被阻水流自寻低洼捷径入海,造成出汊摆动,然后在新口门两侧继续塑造新的拦门沙,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促使海岸线普遍外沿,进而导致河道比降变缓,孕育着又一次较大的变迁改道。当入海沙量很少或无沙量入海时,河口沙嘴和突出的岸线在海洋动力的作用下,将发生蚀退现象。如1976年5月至2000年5月,钓口河流路无水沙入海,沙嘴最突出部位(0m线)蚀退距离为10.5km,平均蚀退距离为7.67km,蚀退速率为0.319km/a;蚀退面积为115.1km2,年平均蚀退面积为4.8km2/a。(3)河口治理开发与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关系密切。黄河河口地区的治理开发与黄河流域治理开发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随着黄河流域治理开发的进展和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鲁迅 相关资料.doc
- 鲁迅杂文《从孩子照相说起》.doc
- 鲁迅与《理水》.doc
- 鲁迅书籍封面设计开题报告.doc
- 鲁迅斗争精神辩论赛发言稿.doc
- 鲁迅的乡土情结.doc
- 鲁迅研究练习答案.doc
- 鸟巢计划--项目计划书(1.0版).doc
- 鸟类分类大全word格式.doc
- 鲁商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介绍.doc
- 2025版公园场地租赁合同——范本.docx
- 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在2025年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策支持报告.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SDN在智慧城市交通中的应用与优化实践报告.docx
- 2025版公司股东股权转让协议范文.docx
- 2025版公司股份协议合同范本.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智能工厂设备寿命预测中的应用报告.docx
- 2025版公司股东内部股权转让协议.docx
- 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报告[001].docx
- 2025版公园场地租赁合同——范本.docx
-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教学对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