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Gd省hy市龙川县上坪镇回龙铁矿3座尾矿库(金旺1#、2#及闽龙库)隐患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部分).doc

Gd省hy市龙川县上坪镇回龙铁矿3座尾矿库(金旺1#、2#及闽龙库)隐患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部分).doc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3-18 闽龙库尾积水区 图3-19 闽龙堆积坝前积水 图3-20 堆积坝拉沟现象 图3-21 堆积坝坝脚乱采乱挖现象 图 图3-24 沉积滩北侧山坡 图 图3-26 库区下游环境 图3-27 库区下游居民区 在尾矿库左侧山体有一山叉口,该山叉口汇水面积为2.34km2,河道长度为2.81km。在闽龙尾矿库上游距库尾20m处另有一尾矿库—金旺2#尾矿库,见图3-28所示。 图3-28 金旺2#尾矿库 2.2.4库区地质 1、金旺尾矿库库区地质(包括1#、2#尾矿库) (1)地形特征 该尾矿库地处我国南岭山脉中山区,山峦起伏,地形较陡峭,呈上陡下缓之势,库区总体西高东低,地形标高在341~406m。山势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局部由于切割和剥蚀呈陡壁。山顶呈次棱山脊,山坡形态一般呈直线形或凸形。沟谷山坡坡度约为25°~45°,山体为第四系覆盖,局部岩石裸露,植被较为茂密,覆盖率达90%以上,多为灌木丛,有部份杉树、松树等经济林木。 尾矿库①、②号初期坝均位于沟谷鞍部地段,两侧山坡坡度约为:20°~30°,向山脊延伸。其中2号初期坝处东侧山坡较陡,坡度达45°。 (2)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地质踏勘、钻探、坑探揭露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场地内主要地层由上至下为尾粉砂、尾粘土、粉质粘土、花岗岩。现描述如下: 1)尾粉砂①(Q4ml):褐红色,稍湿—湿,松散—稍密,自上而下有逐渐密实的趋势。颗粒级配均匀,含少量粘粒,钻孔ZK1~ZK3,ZK11~ZK16常夹有尾细砂。该层分布于整个尾矿库堆积坝及沉积滩,除勘探点TJ1~TJ6外,各勘探点均有揭露,层厚2.8m~17.3m。 2)尾粘土②(Q4ml):褐红色、褐黑色,软塑—可塑为主,局部流塑状,见于钻孔ZK14、ZK15、ZK17。该层分布于整个1号坝址处堆积坝及沉积滩,钻孔ZK8、ZK10、ZK12~ZK17均有揭露,层厚1.0m~5.6m且钻孔ZK14、ZK15重复出现。 3)粉质粘土③(Q4al+pl):黄色、灰色,可塑—硬塑状,含少量砂粒。该层分布于整个库区山坡及沟谷,表层常含植物根系,勘探点TJ1~TJ6、ZK7、ZK11、ZK14~ZK16均有揭露,层厚0.2m~1.2m 4)强风化花岗④(γ):灰白色,岩石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质软,钙质胶结,岩芯破碎,呈碎块状、砂状,略见原岩结构。分布于整个库区,各钻孔均有揭露。 2、闽龙尾矿库库区地质 (1)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地质踏勘、钻探、坑探揭露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场地内主要地层由上至下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尾砂、粉质粘土、花岗岩。现描述如下: 1)人工填土①(Q4ml):浅黄色,稍湿,松散,成分以粉粒为主,砂粒为次,砂粒径0.2-1.0mm。该层场地内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堆积坝表层,勘探点TJ2、ZK1~ZK4均有揭露,层厚0.2~4.3m。 2)尾中砂②(Q4ml):褐红色,稍湿—湿(水位线以下为饱和),稍密—中密,自上而下有逐渐密实的趋势。颗粒级配不均,含少量粘粒,局部夹细砂, 该层分布于整个尾矿库堆积坝,层厚4.6~15.0m。 3)尾粉砂③(Q4ml):褐红色,稍湿-湿,松散—稍密,自上而下有逐渐密实的趋势,颗粒级配均匀,局部含少量粘粒。该层分布于整个尾矿库沉积滩,钻孔ZK4、ZK5、ZK7~ZK9均有揭露,层厚0.7~14.0m。 4)尾粘土④(Q4ml):褐黄色,流塑—软塑为主,局部可塑状,见于钻孔ZK4。局部含粉砂,该层分布主要分布于沉积滩,勘探点TJ4~TJ6、ZK4、ZK5、ZK7、ZK8均有揭露,层厚0.8~7.0m。 5)粉质粘土⑤(Q4al+pl):灰色、黄色,可塑,含少量砂粒。该层分布于整个库区山坡及沟谷,表层常含植物根系,勘探点TJ1、TJ3、ZK1、ZK2、ZK4~ZK9均有揭露,层厚0.5~3.8m。 6)强风化花岗⑥(γ):灰白色,岩石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质软,钙质胶结,岩芯破碎,呈碎块状、砂状,略见原岩结构。分布于整个库区,除勘探点TJ4~TJ6外,各勘探点均有揭露。 (2)地质构造 该尾矿库位于上坪背斜西翼,该段被燕山期花岗岩侵没,断续延长大于40km,宽30km,两翼岩层倾角30°~55°。 本次综合工程地质测绘对岩石节理裂隙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基岩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其节理裂隙较发育,发育的主要节理裂隙产状范围主要在260°∠33°~300°∠45°以内。各组节理裂隙倾角陡缓不一。 (3)区域地质 区域地层由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