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 Simple training--第10章:层压板.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节: 层压板的状况—学习目标 层压板损伤 柔性和刚-柔印制板 阻焊膜变色 烧焦 弓曲和扭曲 导体 / 焊盘 损伤 层压板状况的可接受条件 Note: 本章内容以 IPC?A-600 标准为基础 层压板异常 白斑 微裂纹 起泡 分层 显布纹 露织物 毛边 ? 层压板缺陷的发生 收货时已存在 制造期间产生 组装期间产生 白斑和微裂纹 白斑 – 热应力造成 微裂纹 – 机械应力造成 白斑 发生于基材内部 玻璃纤维在交叉处与树脂分离 在基材表面下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白色斑点或“十字纹” 通常与热应力有关 微裂纹 玻璃纤维在交叉处与树脂分离 在基材表面下表现为连成一片的白色斑点或“十字纹” 通常与机械应力有关 白斑/微裂纹 Figure10-1 白斑/微裂纹 Figure 10-3 and Figure 10-4 Acceptable – Class 1,2,3 分层与起泡 Figure 10-5 and Figure 10-6 分层与起泡的可接受和缺陷条件 Figure 10-8 分层与起泡 D1/2/3:分层和起泡区域跨接在镀通孔或导体之间 分层与起泡的实物图 Figure 10-10 and Figure 10-11 Defect – Class 1,2,3 显布纹和露织物 Figure 10-12 and Figure 10-14 Acceptable – Class 1,2,3 显布纹和露织物 Figure 10-13 and Figure 10-15 晕圈和边缘分层 Figure 10-17 and Figure 10-18 Acceptable – Class 1,2,3 晕圈和边缘分层缺陷 Figure 10-19 Defect – Class 1,2,3 粉红圈 Figure 10-20 Acceptable – Class 1,2,3 柔性 和 刚-柔复合电路 Figure 10-21 and Figure 10-22 Target – Class 1,2,3 柔性和刚/柔复合电路的可接受条件 Figure 10-23 Acceptable – Class 1,2,3 用户和供货商协商的可接受条件 Figure 10-24 阻焊膜变色 Figure 10-25 Acceptable – Class 1,2,3 烧焦 Figure 10-26 D 1,2,3:表面或组件的物理烧伤 烧焦 Figure 10-27 and Figure 10-28 Defect – Class 1,2,3 弓曲和扭曲 Figure 10-29 导体/焊盘损伤 横截面积减少 导体宽度和厚度减少的要求见IPC-6012 导体缺损 导体宽度减少 导体/焊盘损伤缺陷 Figure 10-30 Defect – Class 2,3 导体/焊盘损伤 —焊盘翘起 Figure 10-31 Figure 10-32 Target – Class 1,2,3 Acceptable – Class 1,2,3 焊盘翘起缺陷 Figure 10-33 焊盘翘起缺陷 Figure 10-34 Defect – Class 1,2,3 1 本节内容意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识别层压板缺陷的问题.除了用详细的图片和照片说明层压板的一般缺陷以外,本节还提供了对于组装板上出现的白斑的验收标准. 2 层压板的缺陷容易令人混淆.为了便于鉴别各种缺陷,本节通过文字,图片和照片,详细说明和确定了下列各项情形和可接受标准. 白斑,微裂纹,起泡,分层,显布纹,露织物,毛边 重要的一点是,印制板在收货时或在其制造期间就可能已经存在了层压板缺陷,当然也可能是在印制板组装期间发生的. IPC关于白斑的特别报告 数据表明,即使存在严重白斑,印制板也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正常工作.事实上,IPC尚未得到任何资料可以显示单纯由印制板的白斑缺陷(没有其他缺陷)造成的故障.参见IPC-A-600. 3 白斑和微裂纹是在印制板制造或组装过程存在的固有情形. 组装过程产生的白斑和微裂纹(例如,压接插针,回流焊等等)通常不会进一步扩展. A1/2/3:衡量白斑和微裂纹缺陷的唯一标准是通过功能测试或绝缘电阻测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