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庙会的狂欢精神
作者简介:李英英,女,河南安阳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王骄骄,女,湖北荆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摘 要:作为民间化的节日,李官寨村庙会以“非常规性”的形式存在,延续“老奶奶”的传奇故事发展至今,具有一定的狂欢精神,即对民间文化精神的弘扬,虽然其务实性功能有所增强,但无可厚非,不应去否定它,而是正确的引导,文化才会代代传承不息。
关键词:民间信仰;非常规性庙会;狂欢精神;
“老奶奶”传说由来
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有个普通的村落名叫李官寨村。在这个村庄里流传着一个不普通的传统节日――庙会。
庙会的存在源自于一段民间传说,话说清朝年间李官寨的村民去浚县山爬山,半夜住在一家黑店,当黑店老板欲谋害村民时,“老奶奶”便显灵了,施法将他们带到了李官寨村东头,解救了李官寨的村民。随即,”老奶奶”便消失了。这里说的“老奶奶”实际指的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在李管寨村称之为“老奶奶”,即“泰山老奶奶”。当地村民为了报答”老奶奶”的救命之恩及感激其庇佑之恩,于每年正月初十为之搭建庙棚,行祭拜之礼。
庙会的狂欢精神
作为民间化的节目,庙会历来都以一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体现独特的文化色彩,主要表现为庙会所具有的狂欢精神。①狂欢精神,一般体现在传统的节日或其它庆典活动中,常常表现为纵欲的、粗放的、显示人的自然本性的行为方式,故称之为“狂欢精神”。②
在我看来,狂欢精神的本质,是对民间文化精神的弘扬。庙会的发展形式及功利性能有所转变,但是根本上仍是促进民俗、民风发扬的有效方式。庙会的存在不是李官寨村村民感恩”老奶奶”的形式而已,这是民族文化、狂欢精神的具体体现。人人供奉的各路诸神、代代流传的祭祀仪式、承继香火的祭祀者、年年制作的精致供品等等,是李官寨村非物质文化的象征。
(1)庙会活动狂欢
在庙会及娱神活动中,等级制度被极大的冲淡了。庙会及娱神活动的全民性,实际上是对这种等级规范的反动,是对现实中等级划分和隔离的一种反弹。③这种活动的组织者在农村往往是大户、家族长,主要参加者倒是普通农民。游神队伍中的舞队、杂耍艺人,社戏舞台上的演员,乡间扮傩的孩童等等,都是当时社会的下层。只是发展到现在,参与到活动中的人与观赏者之间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了,甚至好多中老年人希望加入到活动中来,比如扭秧歌,既锻炼了身体,有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庙会在传统社会中起着调节器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平日单调生活、辛勤劳作的调节器;另一方面,也是平日传统礼教束缚下人们被压抑心理的调节器。对于庙会文化的功能,在历史上已有人有所认识。如说“乡人终岁勤动,不获休息,遇庙场为酒食,召宾朋熙熙以来,攘攘以往,其犹是春秋两社之遗意也乎”,“民俗终岁勤苦,间以庙会为乐,演戏召亲”。而在精神层面上,各群体祭祀活动中热烈的气氛、狂放的情绪造成集体情绪的高涨,十分有利于强化群体的凝聚和认同。
发展至今,李官寨村的庙会活动自然也少不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在庙会的迎神活动和庙会娱乐活动中演戏往往必不可少,乡间有“高搭戏台过庙会”之说,在举行庙会的时候大都会请来好戏班唱戏、在庙前拉上电影荧幕放电影、放烟花。除此之外,秧歌、舞狮、踩高跷及乐队表演等等形式的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小商小贩,坐贾行商是庙会集市的中心人物。他们奔走于城乡之间流通物品、传播信息,商人的流动性与开放性特征给农村生活注入了活力,也带动了文化风俗的传播与变化。
(2)庙会祭祀狂欢
整个庙会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天仙圣母”的准备阶段、迎请“天仙圣母”、拜祭“天仙圣母”、辞送“天仙圣母”。这其中最盛大的就是拜祭“天仙圣母”。
正月十三早起,由大会首负责安排六人端六样物品:脸盆、水、手巾、木梳、篦子、镜子。其中水是两种:一种用于洗脸,一种用于漱口。最后还有一道茶。这六个人分两班,手持端着以上供品的托盘,分十二次(道),在神棚内正、倒走三圈,号佛完毕。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分早、中、晚三次上供,仪式同前。
十三下午到村东头迎接”老奶奶”,迎接时抬着”老奶奶”的塑像,两旁有随从举着旗杆,身着黄衫(沿用清朝留下的习俗)跪迎”老奶奶”,口中不时还念念有词:南无阿弥陀佛。到村东头还有祭祀礼仪,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负责主持,会长及副会长带头向“老奶奶”的方向叩首、敬酒以及供奉祭品。民众则在他们身后进行跪拜。在这三天内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有专人伺候”老奶奶”及众神,每晚都会以擂鼓的形式来庆贺诸神。
正月十五晚以自西向东的方向沿街燃放烟花炮竹,还有摆出若干户人家一起制作的精美花糕供品,挂上小彩灯,异彩纷呈。”老奶奶”的神像会在每座供品前停下,人们便停留祭拜,抑或说是一种迷信,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心灵的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