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化学发展史与物质结构基础题库.pptVIP

第1章化学发展史与物质结构基础题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些化学基本概念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它们数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带电。 国际单位制(SI) 阿佛加德罗常数 1摩尔基本单元数目与0.012 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这个数目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NA=6.02×1023 “化学”一词的由来 Chemistry 由“chemia”演化而来。最早出现在埃及第四世纪的记载。 化学 最早见诸于19世纪中叶伟烈亚力主编的《六合丛谈》,并定义为研究物质本质变化的学问。 人类与化学最早的接触 从怕火到用火 利用火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起点 历史悠久的制陶工艺 炼铜与炼铁 炼铜与炼铁 古代有机化学工艺 古代有机化学工艺 古代有机化学工艺 化学的起源 燃烧之谜 “化学之父” 对物质结构的探索 “近代化学之父” 原子结构的秘密 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研究是从最简单的氢原子光谱开始的。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结合氢原子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在普朗克量子论、爱因斯坦光子学说、卢瑟福行星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玻尔理论”。 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 中国的化学史 “国宝”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纸技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 元素周期表 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 电离能 电负性 对任何原子半径的测定都是假定原子为球体,原子间以球面相切,通过测量化合物中的原子间距,近似地度量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 对某个元素,可以从周期表中直接获得下列信息: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电子结构、族数和周期数;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判断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并可估计其电离能、密度、原子半径、原子体积和化合价,等等。 原子半径越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越弱,原子就越易失去电子;相反,原子半径越小,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越强,原子就越易得到电子。 使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带一个正电荷的气态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为该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简称电离能。 (2)如果物质在运动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就表现出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同时,原来物质的分子消失,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分子。 (2)如果物质在运动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就表现出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同时,原来物质的分子消失,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分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单质的化学组成是由一种元素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的化学组成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 (2)如果物质在运动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就表现出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同时,原来物质的分子消失,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分子。 (2)如果物质在运动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就表现出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同时,原来物质的分子消失,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分子。 (2)如果物质在运动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就表现出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同时,原来物质的分子消失,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分子。 阿佛加德罗,意大利物理学家,它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分子学说,阿佛加德罗常数和阿佛加德罗定律是他在1811年提出的。 创立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 最能反映这个时期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水平的,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此鼎重达875kg,带耳高133cm,横长110cm,宽78cm,经化验,它是用含84.77%铜、11.64%锡、2.79%铅的青铜铸成的。它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掘出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青铜器,它造型瑰丽、浑厚,鼎外布满花纹。司母戊鼎的铸造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但由于炭火温度不够高,致使被还原出的铁只能沉到炉底而不能保持熔化状态流出。这种铁块杂质多,表面很粗糙,状若海绵,没有明显的金属特征,有的还不如青铜坚韧。这是因为铁矿石在较低温度下从固体状态被木炭还原,质地疏松,还夹杂有许多来自矿石中的各种氧化物。例如氧化亚铁和硅酸盐。人们经过实践摸索后终于发现,将炼的铁块反复加热,压延锤打,才能使它柔韧不脆,这种方法叫块炼铁。块炼铁法的原理是在一定温度下若经过反复锻打,可将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于是机械性能就改善了。人们还发现红热的锻铁猛淬人冷水会变成坚韧的好铁。 考古发现:大约距今1万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烧制陶器的窑,是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 湅 :liàn 中国古代提取蓝靛的技术在中世纪经中亚传入欧洲,直到人造合成染料以前,始终是欧洲染色与印花主要染料之一。 湅 :liàn 燃素说尽管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冶金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燃素说流行的一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