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数学教师袁萌论坛内容.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教师袁萌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有感 暑期中读了一本书《跟孔子学当老师》作者:周勇,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致力于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学术教育史,中国名校与名师等领域的研究,文章散见《读书》、《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研究》等,著有《江南名校的中国文化教育》、《大师的教书生活》等。 “因材施教,有教无论,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蕴涵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的“教学之恋”。事实上,没有哪本经典著作像《论语》那样,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教师的喜怒哀乐,其中的许多教学场景,不是让人开怀大笑,就是让人豁然开朗,甚至让人觉得,一名不辱使命的教师所可能拥有的一切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都被《论语》说透了。当教师的,如果能收获半点孔子的从教感受,即可算没有白当一回教师了。 《论语》写的是孔子,但作者却是学生,而且是好几代孔门弟子断断续续写了七八十年(甚至有人认为写了两百多年)才完成的。孔子何德何能,竟能让那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去回忆他的一言一行?与博学的钱钟书先生相比,孔子或许并无多少学问优势,工作单位更是没有,但即使如此,孔子仍然可以让自己的学生感念终身,尤其是子贡一类的学生,竟还在老师的墓地边结庐守孝,陪伴老师,时间长达六年,连做官和做生意的机会都义无反顾地搁下了。说到子贡,使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新编《上下五千年》(珍藏本)第一卷第三篇春秋争霸中的七十贤人之一子贡。他的能耐有多大?我举两个例子,一是当年田常想在齐国发起叛乱,畏惧高、国、鲍、晏四位大臣,所以转移他的兵力想攻打鲁国。孔子听说后,对门下弟子说:“鲁国是先人坟墓所在,是父母之国,国家危险到如此地步,学子们为什么没有一个挺身而出?”子路请求出去,孔子阻止他。子张、子石请求动身,孔子不允许。子贡请求动身,孔子允许。子贡一出面,最终保存了鲁国,搞乱了齐国,灭亡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越国称霸。子贡一出使,造成各国相互攻打的形势,十年之中,鲁、齐、吴、晋、越王国的情况各有变化。二是子贡喜欢从事贱买贵卖,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随时把货物转手赚钱。曾经先后在鲁卫两国担任相职,财产积累到千金之多。 早些时间我就了解到,孔子教育弟子从四个方面入手:“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待人忠诚,坚守信用。”他克服了四种毛病:“不主观,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十分小心谨慎对待的是:“斋戒,战争,疾病。”他教弟子,不到弟子苦苦思索而不得要领的时候,决不进行启发诱导,举一件事而不懂得类推以知道更多方面的事,就不再反复讲解了。 《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作者谈到了“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耕耘自己的《论语》园地。” 一、“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 本篇,作者帮助我们弄清楚了为什么孔子值得我们学习,以及我们究竟应该向孔子学什么。作者认为:教学也是孔子的“恋人”,而且孔子痴恋教学,其痴迷程度就像柏拉图将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真理”。不仅如此,孔子之于教书,似乎从未说过“想说爱你不容易”。在孔子心中,教学,远比让人钟意的绝代佳人,更容易把握在心。对孔子来说,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无论何时想起它,孔子均会不禁感叹“不亦乐乎!”光这一点,孔子便值得我们这些教书的人好好学习。真正需要怀疑的倒是,眼下众多在广大教书人面前担任榜样的人当中,又有多少人有心像孔子那样痴恋教学,并真正体会到了“孔子式的爱情”所包含的那种因为痴恋教书而带来的极致情感—死心塌地、痛快淋漓与无怨无悔?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想起孔子时,倾向于认为孔子是中国优良史学的鼻祖。钱穆也是国学大师,钱先生想起孔子时,则常常觉得孔子不仅是中国散文、小品文的创始人,而且是一位心灵大师,总能使自己颠沛流离的日常生活充满道德气象与艺术情趣。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读《论语》的感受是:两个字,“孤独”。孔子当教师时,连一个“工作单位”都没有,更不要说“月薪”、“职称”或各种“荣誉称号”了。好多东西我们有的,孔子没有。那么,孔子有的,我们有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位西哲教授撰文,抱怨现在的青少年太缺乏“人文修养”,以至于晴天的夜里仰望星空时,只能说上一句:真他妈的美啊! 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通过大学的招生考试,然后便

文档评论(0)

UGvSesar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