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速读菜单——本文从四个角度——政府、市场、资源、教训,全面综述了2015年中国融资行业发展的所有重大事件,以及各个事件背后的规律和事件间的彼此联系。第一部分:汇聚。从政府的视角观察;第二部分:融合。从市场的视角观察;第三部分:配置。从资源视角观察;第四部分:试错。从教训总结的角度反思。全文自成体系:由汇聚而出现融合,融合中配置行为,会带来教训。各个部分也独立成篇,可以当作单独文章阅读——读者即可通读全文,也可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性阅读。2015岁末——一个适合驻足回顾的时间节点。一、汇聚从国家治理的角度,中国的融资租赁与其被称为“行业”,不如被称为“工具”——从最早期的资本技术引进工具,到后来的资金“引虚入实”工具,再到2015年,以68和69号文件为标志的,赋予全新“结构调整”期望的工具内涵——融资租赁在最高决策层的视野里,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看,之所以如此,全因融资租赁现今恰好处于中国经济发展若干重要领域的叠加和交汇之处:融资租赁以“融物”为载体进行融资的模式特征,有助于锁定资金流向实体,避免资金流入虚拟领域,催生泡沫,并且可以引导虚拟领域的过剩流动性合理释放;在对内面临“新常态”,对外面对美国的种种大国崛起遏制动作所极易引发的资本外流甚至外逃局面时,融资租赁通过融化政府和企业部门的“资产冰山”,加速内生性资本的形成与使用,可以形成对中高速增长的托举;引导民营和国外资本通过融资租赁进入中国金融领域,有助于反向激发,甚至倒逼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深化;大量的小规模自主融资租赁企业群体的存在,有助于金融管道的充分下沉,延展金融体系末端的毛细血管网络,形成普惠金融系统,濡养海量小微企业群体,丰腴经济系统的体质;融资租赁一方面可以帮助诸如高铁之类的中国成熟高端装备拓展海外,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国产大飞机这样的不成熟的高端装备提供国内的孵化市场;融资租赁可以承载双向的国外资本流入和国内资本输出,无论是利用外资引进装备,还是助力国内过剩产能输出和落后产业排出,除了可以强化实体经济表现以外,还可同时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真可谓,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了此,则我们无论对于中央政府层面,2015年高层针对融资租赁所频频发出的,各种政策信号暗示和政策颁布激励,乃至各个自贸区对融资租赁公司设立与业务发展所提供的强力支持,还是金融租赁企业层面,诸如飞机租赁业务的高涨、巴西海工装备输出、C919大飞机预定、数百亿的“一带一路”项目储备等事件,都可以看清其底层缘由和来龙脉络。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情况则有些许的不同。众所周知,中国地方政府的事权和事责,长久以来并不平衡,由此而导致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某种博弈关系,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宏阔景象下,一席若隐若现的背景纱幕。所以,任谁声言地方政府会完全发自内心地从上述中央政府意图角度,去大力推动辖地内融资租赁的发展,究其内心,相信一定不免虚惶。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地方政府至少有两个动因,会促动其推进地方融资租赁的发展——政治态度和政绩维护。就前者而言,在2015年,我们看到了许多地方政府推出的关于融资租赁发展的“支持政策”,就后者而言,观察到广东两个城市的融资租赁“机器换人”运动、江苏某县政府参股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以及西部某省在省级政府层面协调成立金融租赁公司等等举动,我们有理由相信,与其说这是为了发展融资租赁,倒不如说,是借着发展融资租赁的风潮,来维系或改善地方经济发展政绩所承载的“新常态”重压——毕竟,能做到贵州的“大数据”战略和重庆小“一带一路”尝试的地方政府,终究是少数。通过两桩反面事例,地方政府的心态更可一览无余:一是在一次租赁行业大型会议上,某知名融资租赁公司高管在资产管理分论坛上表示,因存在地方政府的庇护,融资租赁公司在当地的诉讼进展,受到排斥,进路维艰;二是43号文下发后,许多地方政府借道医院和学校,继续利用融资租赁曲线进行地方平台融资。但无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心态与动机有怎样的差异,2015年,现实的情况依然是,各路资本在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推动下,继续向融资租赁行业汇聚。虽然,从统计数据和业内流传的观感看,这种资本汇聚的速度,已呈现出下降的姿态,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在2015年,依然保持着以资本“汇聚”为特征的发展态势。二、融合从行业内企业群体的经营模式或商业逻辑角度看:大约十年前,只有厂商租赁和第三方背景租赁公司的聚焦细分行业综合服务的模式,在倔强前行;大约五年前,出现未久的少数金融租赁公司群体,依然没有展现出清晰独特的经营风格;大约三年前,绝大多数新进入融资租赁行业的企业,还心有激情,手无举措地,在急切而又略带茫然的情绪中,应激地捕捉、吸收任何一点一滴的行业信息;然而,到了2015年,我们惊奇地发现,忽如一夜春风,可以被冠以“融合”特征的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