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逻 辑 学 顿新国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 Email:dxgnju@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吴家国.《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 陈波. 《逻辑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赵总宽.《逻辑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 周礼全.《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 《圣经·新约》记载使徒保罗致提多的信说,一克里特先知伊壁门尼德Epimennides 断言: “克里特人总是说谎者”。 “我现在说的这句话是假话” 请问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 为什么学逻辑学? 理论维度 1.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 基础学科 (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空间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工具学科 (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人类理性的支柱、民主的基石) 人文学科 2.国内外逻辑学教育状况 应用维度 1.无事就不和你联系? 2.没发烧是不是患了肺炎? 3.普罗塔格拉能得到其徒弟爱瓦特尔剩余的一半学费吗? 1.1.5 近代西方:通用“logic”或“logique”等表示逻辑这门科学。 1.1.6 近代中国: 李之藻:《名理探》,原书名为《亚里士多德辩证法概论》; 艾约瑟:1896年《辩学启蒙》,即耶方斯的《Primer of Logic》; 严复:1905年《穆勒名学》、《名学浅说》 认为逻辑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西学之命脉”。称归纳逻辑为内籀之术(内导),演绎逻辑为外籀之术(外导)。 胡茂如:《论理学》 王国维:《辩学》即前述《名学浅说》 1.2 女人到底懂不懂逻辑——逻辑的多重含义 女生在课堂上逻辑能考一百分,但是出了课堂,就一点逻辑也没有。——李敖 大肆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山洪暴发,这是合乎逻辑的。 你想买车买房,但又大手大脚乱花钱,这是什么逻辑? “昨天的侦破片好不好看?” “不好看,很多地方不符合逻辑?” “逻辑” 的主要含义 (1)客观事物的规律; (2)某种理论、观点; (3)思维的规律、规则; (4)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 白马不是马? 马者,所以命形也; 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 故曰:“白马非马。” 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说: “只可惜我们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子里两千年,今日我们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论理精神的民族。” 1.3.2古代印度逻辑“因明学”的产生 古代印度宗教派别林立。公元前4世纪以来,数论派、瑜伽派、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及正理派等学派影响较大。各宗教学派为发展势力,宣传教义、思想,影响当权者,影响社会,展开了频繁的辩论。这种辩论非同小可,辩论的胜负直接关系到辩论者的荣辱乃至生死。 公元7世纪我国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年)游学印度。他的《大唐西域记》就是这次游学的真实记录。书中记述到:当时风气时常辩论,辩论一方如果“雅辞赡美、妙辩敏捷”,得到的待遇是“驭乘宝象,导从如林”。相反,在辩论中“辞锋挫锐,理寡而辞繁,义乖而言顺”,则立即“面涂赭垩,身坌尘土,斥于旷野,弃之沟壑。” (《大唐西域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7-38页) 印度古代以《正理经》为代表的逻辑理论,很快为其他派别所吸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佛教思想家对《正理经》的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因明即佛家逻辑。 公元4、5世纪,印度瑜伽行学派的大师们在正理学派逻辑思想基础上,写出了一系列重要文献,如弥勒(公元4世纪)的《瑜伽师地论》、无著(公元4世纪)的《显扬圣教论》;世亲(约4、5世纪)的《如实论》、《论规》、《论式》等。这些论著继承、发展并改造了《正理经》中的逻辑思想,建立起更完善的逻辑思想体系,在印度逻辑史上,这一阶段称为古因明。 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大乘佛教瑜伽行宗大师陈那(约440-520年)对因明进行了创造性改革,使得因明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因明阶段,而被印度史家称为“中古逻辑之父”。 陈那的主要因明著作是《因明正理门论》、《集量论》等。陈那之后,商羯罗主(生卒年已不可考)、法称(约620-680年)等人都在因明学研究上做出了贡献。商羯罗主著有《因明入正理论》,法称著有《释量论》、《量抉择论》、《正理一滴论》、《观相属论》、《诤正理论》、《因一滴论》及《成他相续论》。 法称的因明学说对后世,特别是我国西藏地区的因明研究与传承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公元11世纪末,俄译师(1059~1109年)翻译法称的七部因明论。各大论师还竞相写作因明著作,并且至今传承不绝,使得中国真正成了因明的第二故乡。由于众多藏译本的完好存在,使得许多早已失传的梵文因明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