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麦类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以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春麦区发生最重。该病主要危害小麦,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该病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可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5种毒素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即呕吐毒素DON )-----呕吐。 赤霉稀酮---公猪睾丸萎缩。 T-2毒素---卵巢、睾丸萎缩。 鎌刀菌醇 ---影响蛋白质代谢。 鎌刀菌稀酮----阻碍核糖核酸合成。 赤霉病是麦类粮食作物的一种重要病害。它不仅能造成作物减产,病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即呕吐毒素DON ,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呕吐的致呕毒素。人食用病麦后,多数在1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腹疼和全身乏力等症状,少数伴有腹泻、流涎、头痛症状。儿童和老年体弱者症状较重,但未见死亡纪录。 赤霉病对于米、稻谷、蚕豆等作物也能感染。赤霉病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6~4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5%。因此,在阴雨连绵、气温较低的天气,麦类作物在抽穗时容易感染赤霉病,寄附在粮粒上的病菌,在此条件下,即使在小麦储藏期间也能继续反之,严重时可造成粮堆结块。 赤霉病麦毒素能耐高温,一般烹煮方法不易解毒。如果病麦比例超过允许最大限量4.0%, 小麦赤霉病症状 赤霉病主要为害穗部,但在小麦生长各个阶段都能受害,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杆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危害最大。一般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侵染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褐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发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 赤霉病传播途径 病菌除在病残体上越夏外,还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越冬。翌年在这些病残体上形成的子囊壳是主要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正值小麦扬花期。借气流、风雨传播,溅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药上萌发,先营腐生生活,然后侵染小穗,几天后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在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 穗腐形成的分生孢子对本田再侵染作用不大,但对邻近晚麦侵染作用较大。 该菌还能以菌丝体在病种子内越夏越 。 赤霉病发病条件    小麦赤霉病是有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菌致病能力极强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病菌侵入的难易有很大差异,扬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     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天以上连续阴、大雾、雨,气温保持在8-15℃以上,赤霉病将大流行。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防治策略:主动出击,全面用药。 防治时期:在小麦始花期 (扬花10%)进行第一次用药。      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      感病品种再间隔5—7天,第三次用药。 防治药剂:每亩用双宁40% 多·福 ·酮WP150克;或奥宁25% 戊唑醇 WP30-4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加水40千克喷雾 。   注意事项   1、喷雾要细,用0.7mm孔径的喷片,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2、在小麦始花期 进行第一次用药时遇到下雨要钻雨隙打药。   3、要用流动的水喷雾。   4、要两次稀释法对水。 麦类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最初出现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白色霉斑,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一般叶片正面的病斑比叶片背面的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被害重。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到上均为灰白色的霉层覆盖。 小麦白粉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有性进代,闭囊壳。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小麦白粉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特别是4月份雨量较多的年份,田间湿度大,5月上旬阴雨连绵极易造成小麦白粉病流行,如果又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温度又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 小麦白粉病防治  药剂拌种:用奥宁25%戊唑醇WP12-15g拌种100kg小麦种子。 喷雾防治指标: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 喷雾防治药剂:每亩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30千克喷雾。间隔10天再喷一次,以增强防治效果。可配伍其他药剂,结合防治小麦吸浆虫、麦蚜。 麦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縊管蚜) 形态特征 麦长管蚜 腹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