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之韵 ——金韵梅人生的华彩罗澍伟
护理医学是19世纪中叶以后在欧美国家逐渐成熟起来一门年轻的学科。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西方的护理医学逐渐传入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一位曾在天津工作的伟大女性让我们不能忘记,她,就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妇婴医院的主持人和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的创办人金韵梅。
金韵梅(Dr.Yamei Kin,也叫金雅梅),1864年生于浙江,宁波人。她的父亲原本是当地基督教长老会的一名牧师,三岁时,父母因染瘟疫相继去世,被父亲的生前好友、1844年来华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医师麦嘉缔(Divie Bethune McCartee,1820-1900)收养。
麦嘉缔长期在宁波等地传教行医,还一度出任美国驻宁波领事。1872年-1875年被聘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曾携金韵梅同往。1881年,在东京美国长老会工作的麦嘉缔又送金韵梅进入纽约女子医科大学就读,是该校唯一的一名中国女学生。1885年睿智凄美的金韵梅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大学的女留学生。
金韵梅毕业后受聘于美国的一些医院,从事刚刚兴起的显微医学研究,很快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她没有忘记双亲是在医疗卫生落后的中国被瘟疫夺走性命的,1888年,孤独落寞的她毅然回到厦门从医;翌年因病去日本神户治疗。其间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异国婚恋,后于1905年再次回到了她充满相思和期盼的祖国。
当时的大清帝国经历了世纪初的劫难,为挽救危局,不得不推行“新政”;天津虽然刚刚成为直隶省城,但因有了几十年的早期现代化基础,很快便成为晚清“新政”的中心。特别是在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中,天津一马当先,“大吏提倡于上,乡人士负重望者主持于下,官绅合力,远近同风,不十年间各级学堂悉备”。在提倡女学、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方面,天津也很开放。1907年北洋卫生总局决定每月由天津海关拨银700两,兴建北洋女医局——近代中国第一所公立的妇婴医院。20年来金韵梅因医术的精湛,在国内外已享有很高声誉,经人荐举,来天津主持北洋女医局,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至今雕刻着岁月屐痕的天津水阁医院的前身。
金韵梅深知中国妇婴保健事业的落后,到任之初,为实现自己永不退色的渴望,最终说服了直隶总督袁世凯,赞助两万银元,创办了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护士学校——女医局附属的北洋女医学堂,并出任总教习。根据袁世凯的意见,女医局和女医学堂一并移设东门外水阁长芦育婴堂旧址,金韵梅非常同意,认为这样办“既免医局按月出租,迁徙无常,患者难以寻觅,学生又可藉医局为临症实地试验,洵一举两得”。于是亲自出马,为女医局和女医学堂履勘建设用地。尽管相关部门对她的聘任条件做了限制,如规定“委任办事之处,不得有牵涉宗教之举动及语言”。但为了提高临床教学水平,金韵梅出于公心,还是举聘了英国女医师卫淑贞担任女医学堂的实习教习。
那时的天津汇集了大批的留学回国人员及其家属,金韵梅领导下的北洋女医局为他们做了许多工作,如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后被聘为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的著名公共卫生专家伍连德,有两个儿子即二子伍长福和三子伍长明,就是由金韵梅在女医局亲自接生的,因此她与伍连德的太太黄淑琼成了好朋友。
1915年金韵梅因公赴美。翌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命丧黄泉;女医局和女医学堂的经费也因此难以为继,不得不由热心地方公益的著名教育家严修等人接办。对金韵梅来说,生命还应该是个疗伤的过程,所以她辞去了女医局和女医学堂的职务,开始在北京从事慈善事业。她常去北京市的孤儿院做义工,或为孤儿院募集善款。她还积极援助燕京大学社会部主办的清河实验中心,向该校捐赠了房地基和现金。设于五塔寺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存有金韵梅的墓碑,碑文记录了这些事情,碑阴还刻有教育部颁给她的奖状。
1934年金韵梅因肺炎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曾和她一起工作过的英国传教医师兼长老会传教医师、北平协和医学院妇产科主任、中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的老师马克斯韦尔(John Preston Maxwell,1871-1961)在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悼念文章,说她是“一位经历了如此之多的痛苦和不幸的女性。这个世界过去对她似乎太无情。更重要的,是她为这个国家的孩子和工人的利益做了很多工作,直到生命的尽头。”
金韵梅留给我们的,虽是凋谢的美,消逝的爱,但她始终坚持的恒久价值,她为天津、为中国所做的贡献,至今牵动着我们的怀念,至今散发着素洁的香醇。
金韵梅主持女医局和女医学堂二三事
罗澍伟
有人说,人生在世,为他人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自己;对别人付出的爱,最终会回到自己身上。近读有关金韵梅的档案资料,觉得这句话确含一定的哲理。
光绪三十三年(1907),金韵梅奉委办理北洋女医学堂和女医局事务,当时因卫生局已设有女施医处,女医局又不具行政职能。两年前,北洋大臣袁世凯已派委戴文润、许文芳充任女医局医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