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docVIP

中国人口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口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摘要:文章选取10个指标作为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 1 问题的提出 人口发展是指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其数量、质量和结构及其与外部的关系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过程。人口发展水平是指反映人口在其数量、质量和结构高低程度的指标,亦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构建一个人口发展指标体系和监测模型来评价我国各个地区人口发展状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能客观反映我国人口发展状况的目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2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2.1 指标与方法 本文指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的数据,建立了中国人口发展评价模型指标数据体系。依据综合指标体系所应遵循的科学性、综合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了人口经济活动指标包括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四项指标;人口活动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平均预期寿命、总抚养比四项指标;教育水平指标15岁以上文盲率;卫生水平指标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共计10项指标。 使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人口发展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步骤为:先对选取的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然后对标准化后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对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指标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最后采用聚类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 2.2 因子分析判断标准 判断一组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有以下几个判断标准:如果相关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都小于0.3,那么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如果反映象相关矩阵中很多元素的值比较大,应该考虑该观测数据可能不适合做因子分析。若不能拒绝零假设相关矩阵是单位阵的话,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相关矩阵的KMO测度值较小时,表明观测变量不适合做因子分析。所提取的因子数应使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 2.3 数据的处理 在建立起人口发展评价模型各项指标体系后,必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研究。在搜集到数据后,由于数据的各个指标在量纲上有所不同,需对数据矩阵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这一操作在SPSS中容易得到。 3 评估结果 3.1 因子评估 对人口发展评价体系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以后,通过SPSS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操作,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择3个变量就可以共同解释原始变量标准化方差的85.684%,即累计方差贡献率。说明全体10个变量能很好地被3个因子解释,选取3个因子所代表的信息量已经能够充分地反映和描述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 由于各因子对人口发展的贡献率不一样,为了取得各个地区人口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本文以各因子的贡献率作为权数来确定综合因子得分,计算式为,综合得分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若因子得分为正,则表示该地区人口发展水平位于全国水平之上,得分越高,人口发展水平越高;得分为负则表明该地区人口发展水平处于全国水平之下。 表1 因子得分及排序 地区 因子1 因子2 因子3 综合得分 排序 上 海 2.638 1.665 -0.792 1.769 1 北 京 2.113 1.605 -1.107 1.398 2 浙 江 1.120 0.799 1.072 0.916 3 广 东 0.812 0.676 2.845 0.901 4 天 津 1.423 0.273 -0.872 0.830 5 江 苏 0.886 -0.003 1.401 0.708 6 山 东 0.310 0.391 1.378 0.392 7 辽 宁 1.030 -1.653 -0.619 0.379 8 福 建 0.243 0.467 0.312 0.243 9 内蒙古 0.443 -0.519 -0.947 0.112 10 吉 林 0.536 -1.942 -1.118 -0.020 11 黑龙江 0.451 -2.056 -1.073 -0.082 12 湖 北 -0.072 -0.641 0.065 -0.115 13 重 庆 -0.070 -0.914 0.109 -0.142 14 河 北 -0.316 -0.059 0.534 -0.147 15 山 西 -0.035 -0.661 -0.634 -0.171 16 陕 西 -0.019 -0.903 -0.575 -0.183 17 湖 南 -0.446 0.061 0.804 -0.184 18 四 川 -0.211 -1.066 0.560 -0.200 19 河 南 -0.440 -0.615 1.131 -0.227 20 安 徽 -0.584 -0.123 0.726 -0.302 21 海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