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案例分析课件:香港金融保卫战、巴林银行事件等.ppt

案例分析课件:香港金融保卫战、巴林银行事件等.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 案例分析 1、香港金融保卫战 2、巴林银行事件 3、1987年股灾 案例1 香港金融保卫战 在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波中,香港股票和外汇市场受到了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对冲基金的强烈冲击,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98年8月28日,600多万香港市民目光被锁定在位于港岛中环的香港联交所和香港期交所上。因为8月28日是8月份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集团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十个交易日。双方经过9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金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而在同月的14日一整天,香港政府仅动用了30亿港元吸纳蓝筹股,就将恒生指数由13日报收的6660点推高到7224点。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金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高峰时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的日成交量历史最高记录。下午开市后,抛售压力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分别在7829点、7851点、790亿锁定。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痛心的日子。香港股市在周边股市普遍下跌的不利条件下,仍能顶住国际炒家的抛售压力,大出炒家们的意料,也使炒家们在此战中惨败而归,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在这十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人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并抬高9月份股指期货。 在此之前,炒家们建了大量的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以来,即使他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已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的13%,就此而言,香港政府的胜利也是有代价的胜利。此举,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对冲基金与香港政府的战斗。 (1)前期工作。 Ⅰ.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所需要的资金不可能在进行冲击时一边冲击,一边筹集。因为一旦受到冲击,被冲击的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三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被戏称“任一招”。利率的提高会提高冲击者的成本,但此前是在冲击者在有关利率被提高后,仍有借款行为。 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囤积了大量的港元,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数约为300亿港元,年利息为11%。 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提供了低成本来源,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数约400亿的美元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 Ⅱ.在1998年6、7月恒生指数在8000点的时候,大举沽空,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对冲基金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香港股市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张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一张期货合约可收入50港元。 众所周知,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恒生指数下跌越多,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就越小,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的大幅下挫,很有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的盲目跟从,从而极有可能造成恒生指数无序下跌的可能。对冲基金的经营者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大量持有空头头寸。 (2)炒家出招引起香港政府干预。 Ⅰ.1998年8月初,投机者突然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Ⅱ.炒家开始冲击,恒生指数应声暴跌。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

文档评论(0)

叮当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