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玄奘与吴承恩的龙之对决
?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被称作“龙的传人”,而实际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传说中,龙一直都存在着,龙成为每个神话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特别是明清小说里,龙总是时隐时现地在小说里穿针引线。但是,几乎没有小说是以龙为主角来成书的,而龙的形象也是千变万化,在无形中显示着其精彩的一生。从这一点而言,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个突破,而吴承恩所写龙,却是传统意义上认同的龙。在吴承恩版的龙中,虽然有几种生存状态,但大都是可以用常理揣测其行踪的,而玄奘的龙,则显得精彩许多。如果把上古神话中的龙和汉代以前的龙加以对比,我们甚至会发现一个龙成为中华民族“高级图腾”的脉络。
?
龙,从兽性到人性的转移
?
上古神话传说里,龙还是一种很“纯粹”的兽,龙的兽性是无法磨灭的,龙,不但是神仙们的坐骑,甚至可以是“圣世明君”们的“驱车之兽”,在《上古神话传说》中,描述了人间的“牧龙人”,他们在一个大水池里养了很多龙,还可以把这些龙出售给一些有特殊需要的神人,他们以此为生。此时的龙,只具备基本的神力,比如架云飞翔,比如喷云吐雾等,虽然在同一时代稍后的传说里,帝尧的母亲已经和一条龙私会生下了一位明君尧,但这仍然没有掩盖掉那时龙的兽性。近两千年的时间,龙一直都是一种神兽,一直都没有太大的进化。
到了战国时代,龙的形象仍然是狰狞的、野性的,现代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一些旗帜上,龙的图腾还没有威严和尊宠,似乎那时的人还不打算把龙当人看。但是,在随后的龙形象里,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龙在短短数百年的时间里,进化出了通天彻地之能。可以据有四海了,可以平地飞升了,可以变化无穷了。当龙盘上了人间帝王的柱子上,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之后,龙本身的力量和地位便一步一步地提高。
在汉代以后,龙的形象开始“人化”,但这离“神化”还有一定距离。唐代,在中原地区,龙已经成为一种尊宠无比的神兽了,但此时,龙的兽性仍然还没有完全掩盖。可以说,在玄奘描写的龙里,隐藏着汉代之前龙的形象,它们离兽更近,但却也有了更多的神力。如果说,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图腾的话,那么,在战国后期直至西汉,在中印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龙的图腾传入了印度,并保有了其“原生态”------汉代之前的“异兽”形象。因此,在随后玄奘西去取经之时,听到的印度版的龙的传说里,会时不时地提到“龙是一种劣根未除的畜类”。
吴承恩版版的龙,代表了龙的最高形态-------在水里有着至高权力的神,如同希腊神话里的海皇波塞冬。吴承恩版的龙,有四海龙王,在水里,无所不在。在同一时代里,龙已经可以生出多种多样的后代,如蛟、鼋等等,所谓的“龙生九种”。龙非但可以盘上皇宫的柱子,民间不可以随意去说龙,而且龙的后代已经开始帮皇族去驼碑、扬名了。龙,在这样一个进化过程中,终于横空出世,不辱没中华民族立其为祖的身份了。
这一进化,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虽然之后龙的尊宠地位已无可替代,但其原形中那万般精彩也被其地位掩盖了。如同借龙为尊的皇帝,他们是万乘之尊,但他们却不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他们走的每一步都会产生种种制肘。
?
原生态的龙,神奇的畜类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了多种多样的龙,远比吴承恩版的龙来得精彩,这一点,《西游记》是无法突破的,在吴承恩的时代,虽然偶尔也能说说龙的坏话,比如龙会上天庭去告孙悟空的恶状,但龙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那个时候,皇帝,已经学着帝尧的样子,称自己为“龙种”了,既然皇帝都是龙的儿子,当然不可以随意加以戏谑,于是,吴承恩终于收起尖刻的调笑,给龙留了三分薄面,虽然他们丢了一根定海神针,但那基本是孙悟空的错。
但玄奘,却可以丝毫不给龙留面子,虽然唐王朝已经开始确定龙的地位,但既然是“印度版”的龙,而且唐代的文化包容性又如此之强(胡服、胡旋舞唐而皇之地出现在皇宫夜宴里,还有哪个朝代的皇帝可以做到呢?),因此,说几句龙的坏话,也是无可厚非的。
?
在玄奘写到“屈支国(龟兹国)”之时,写到了城外的一个“龙池”,里面有龙,这些龙有很明显的“畜”痕迹,“它们”的择偶标准很杂,可以与马杂交,也可以与人通婚。于是这里有“龙马”的后代,也有“龙人”的后代。“龙人”的后代,虽然有着人形,但却有着兽性,他们因自己是龙的后代而自负,不听国王的指令,他们粗暴而无学识,虽有神力,却终被毫无异能的人类所灭,再也没有留下野性的龙种。
?
在“那揭罗曷国(阿富汗东北区贾拉拉巴德)”,有一个专司给国王送乳酪的人,因为送迟了乳酪,被国王奚落,便发恶愿来世变龙,为害这个国家,之后投崖自尽。他终于变成了龙,并真的为祸一方,如来修行时,用严戒来约束这条恶龙,方收掉了这条龙的兽性。
在玄奘的记录中,有四处都有因怨恨而发毒愿“再世为龙”的,它们与吴承恩版的龙最大的相似之处便是都“依水而居”,龙是一种水兽,似乎从它出生之日起,便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
玄奘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