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几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几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探讨   【摘 要】亚硝酸盐为工业盐,味咸,外观为百色结晶性粉末,酷似食盐和白糖,易误食而引起中毒。为了防止亚硝酸盐危害消费者健康,及时遏制商家错误的处理方法,我所在2009年5月至2012年8月对我区发生的以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的探讨。   【关键词】亚硝酸盐;中毒   【中图分类号】B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59-01   2009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区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以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居首。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事故的原因有:(1)误食工业用盐;(2)餐饮业及食品加工点加工食品时擅自加大亚硝酸盐的用量。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因为它可以氧化血红蛋白,使之成为失去携氧能力的高铁血红蛋白,导致呼吸困难,主要症状为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出现紫绀等组织缺氧现象,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症者可出现昏迷、痉挛和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现将其中8例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中毒情况及临床症状   1.1 2009年5月4日,在某饭店16人用餐后有9人出现恶心、呕吐、口唇青紫等症状。由于没有剩余食物,未查清亚硝酸盐来源。   1.2 2009年11月11日有6名捡垃圾人员在其住所附近捡到一瓶亚硝酸盐试剂,误以为食盐,使用后出现恶心、呕吐、全身青紫,其中两人昏迷抢救后痊愈。   1.3 2010年3月22日,一对夫妻在某市场内购买猪头肉,食用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经查为该摊贩在煮肉时加入过多亚硝酸盐所致。   1.4 2010年3月23日,某熟食加工厂生产的猪头肉,由于加工过程中亚硝酸盐加入过量引起一居民家食物中毒。   1.5 2010年4月13日,在一小吃部因亚硝酸盐过量引起两人中毒。   1.6 2010年4月20日,有4人在某小吃部吃早点后出现头晕、呕吐及口唇青紫症状,在该店查出亚硝酸盐试剂一瓶。   1.7 2011年1月5日,一学生在某小吃吃了一碗打卤面后出现呕吐、全身青紫、昏迷症状,经抢救痊愈。在小吃部的白糖及淀粉中检出亚硝酸盐。   1.8 2012年8月6日,一对新婚夫妇在某酒店请几位朋友吃饭,新娘和另一人出现呕吐、口唇青紫症状,经调查席间只有两人食用过炸鹌鹑,经检测后确认鹌鹑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亚硝酸盐过量所致。   2 样品来源及检验方法   2.1 样品来源 样品有剩余食物、中毒者的呕吐物及怀疑的辅料。   2.2 检验方法 试剂比色法   原理: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氮化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比较定量。   试剂:(1)氯化铵缓冲液   (2)硫酸溶液(0.42mol?L)   (3)氢氧化钠溶液(20g?L)   (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   (5)N-1-1萘基乙二胺溶液(1g?L)   (6)显色剂:临用前将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及N-1-萘基乙二胺溶液等体积混合。   (7)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1ml=5.0ug   2.3 操作方法:   2.3.1 样品处理:称取10.0g经绞碎混匀的样品,加70ml和12m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样品PH=8,定容转移至200ml容量瓶中加10ml硫酸锌溶液混匀,如不产生白色沉淀,再补加2-5ml氢氧化钠混匀,置60℃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加水至刻度混匀。放置0.5h,用滤纸过滤,弃去出滤液20ml,收集滤液备用。   2.3.2 测定:吸收0.1、0.5、1.0、2.0、3.0、4.0、5.0ml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2.5、5.0、10.0、15.0、20.0、25.0ug亚硝酸钠)分别置于25ml带赛闭塞管中,同时吸取10.0ml滤液于25ml比色管中,与标准关机样品管中分别加入4.5ml氯化铵溶液,加2.5ml60?乙酸后立即加入5.0ml显色剂,加水至刻度混匀,在暗处放置25min,用1cm比色杯,零管调节零点,波长550nm处测吸光度。   3 结果   4 讨论 亚硝酸盐为工业盐,味咸,外观为百色结晶性粉末,酷似食盐和白糖,易误食而引起中毒,一般摄入0.3~0.5g即可引起中毒,摄入3g可致死[4]。亚硝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误食后在消化道吸收入血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的作用,是正常的Fe2+氧化为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同时还阻止正常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因而造成各种阻止的缺氧,临床上突出表现为皮肤、粘膜呈青紫色[5]。亚硝酸盐及其在肠道的分解产物NO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症状[6],本案例均有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亚硝酸盐对中枢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