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2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物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
参考答案:
24. ①介词,因为 ②只,不过
25.B
26. ①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闲人
2003年广东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译文: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
参考答案:
3.(2)A
4.(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3分)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6.(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2004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试题
2004益阳市
(二)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注:①铛臼:烹茶的工具。②伏谒:拜见。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5.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译句:
6.读完文段后,①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②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答:①
②
4.C
5.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6.①僧人的心情是失望和沮丧的。②例:讽刺了趋炎附势的人;讽刺了攀附权贵的人;讽刺了拍马屁的人等等。
2005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试题
05河南(课)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术》》课件2 岳麓.ppt
- 2012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课件1 岳麓.ppt
- 2012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课件 岳麓.ppt
- 2012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课件2 岳麓.ppt
- 2012中考物理分类试题汇编 九年级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5-6节 人教新课标.doc
- 2012中考物理分类试题汇编 九年级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3-4节 人教新课标.doc
- 2012中考物理分类试题汇编 九年级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1-2节 人教新课标.doc
- 2012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术》》课件1 岳麓.ppt
- 2012中考物理分类试题汇编 八年级 第一章声现象 人教新课标.doc
- 2012中考物理分类试题汇编 八年级 第七章欧姆定律 人教新课标.doc
-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4.doc
-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6(无答案.doc
- 2012届九年级物理下册《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同步练习1 沪粤.doc
- 2012届九年级物理下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同步练习4 沪粤.doc
- 2012届九年级物理下册《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同步练习3 沪粤.doc
- 2012届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磁波与信息时代》同步练习1 沪粤.doc
- 2012届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与社会发展》同步练习1 沪粤.doc
- 2012届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和电功率》同步练习1 沪粤.doc
- 2012届九年级物理下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同步练习3 沪粤.doc
- 2012届考历史 八年级上册对应课程练习 第11课 《北伐战争》 新人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