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2012中考语文终极冲刺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二辑.docVIP

【核心考点】2012中考语文终极冲刺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二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 第十二辑 56 阅读下面两则有关“龙”的材料,完成相关活动。 材料一:上海某大学教授2006年发表的一番“废黜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的言论,让“龙”一夜之间成为热门话题。这位教授“废龙”的主要论据是,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有些网友跟帖支持这位教授的“废龙”说:中国人谁家以龙为热爱对象?龙带有霸气,这种居高临下之气,在人与人的相处,人与自然的相处中,是最令人反感的。中国人决不能以这样的形象立于世界。随着封建制的逝去,龙图腾这种为了控制老百姓的奴性图腾也应该随之消灭。 材料二:美国西海岸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区域艺术文化局于2007年1月初为唐人街一件雕塑作品召开了公听会,听取华裔社区的意见。该作品名为“中国龙”,价值2.4万美元,用花岗岩雕刻而成,此龙面目狰狞,倒置的龙头被颈圈锁住放置在一个倒置的锅形物体上,龙的四周还被栏杆围着。该雕塑2006年完成并安放在唐人街,引起了华人社区的极大不满,签名呼吁把其拆除的人数多达500个。 (1)针对材料一的说法,请你以反对“废龙”者的身份回帖加以评论。 你的看法: 为了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的“龙”,需要你做以下综合性活动: (2)搜集古诗文中有关“龙”的词语或语句(5个以上)。 (3)搜集我国有关“龙”的神话传说(简洁概述一两个)。 参考答案: (1)提示:主要从龙代表的民族精神以及坚持民族文化,不要媚外,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来谈。 (2)如龙腾虎跃、龙争虎斗、藏龙卧虎、龙凤呈祥、龙飞凤舞、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如:叶公好龙、《西游记》中有关小白龙的情节。 57 学校开展“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某班拟以“圆明园的过去和今朝”为重点,出一期黑板报。由泽仁、振乡、思洲等几个同学分工协作完成,他们将搜集到的材料分成几个专题。 泽仁同学负责介绍圆明园的概况。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即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这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卸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A)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溶化于千变万化的景之中。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B)、装饰,还收藏和(C)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D)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1)泽仁同学在把搜集到的这段材料念给同学们听时,将下面几个加点字音读错了,请你给他纠正。 瑰kuī( )宝 当之无愧kuǐ( )秘(bì)( )府典籍 钟鼎dǐn( )宝器 (2)泽仁同学在抄写这段材料时抄错了两个字,请你改正。 “卸苑”的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溶化”的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泽仁同学在抄写过程中遗漏了“陈列、汇集、集中、陈设”四个词,请你填入括号中。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4)振乡同学负责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诗词作品。 勿忘国耻 ——游圆明园旧址有感罗贤尊 一九五三年,余在清华就读,一日与学友闲步圆明园,见白石狼藉,野草丛生,感忆列强期我中华太甚。不觉怒火中烧返校后,拟唐朝诗人崔颢诗《黄鹤楼》而作此诗,以示勿忘国耻。 强寇纵火已逃去,此地空余白石头。 强寇一去不复返,白石千载空悠悠。 亭台历历如仙境,野草萋萋似荒丘。 故园仙境何处是,今日不见使人愁。 同学们初读此诗,觉得作者仿拟唐诗的手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此时此刻的感受。但细品之后发现第三句的“强寇”似乎用得不大合适,与第一句重复,语意上也不协调。于是大家纷纷开动脑筋,修改这个词。你能换一个更好的词语吗?                思洲同学负责搜集圆明园遭焚烧后,国人对圆明园保护的现状。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一组材料,同学们看了以后,简直难以置信。 材料一: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度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八旗兵丁、土匪地痞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几乎拆抢一空。现在 散落于北京胡同、四合院内的圆明园石刻文物即多源于此。至宣统末年,“园内麦陇相望,如同田野”。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圆明园无人管理,园中遗物被官僚、军阀、流氓大量盗走。例如,现在中山公园中的兰亭八柱及兰亭碑,北京大学未名湖西侧的翻尾石鱼和湖畔的安佑宫华表,也都是在这段时期从圆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v2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