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活经历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借助注释学习字词,引导学生感知诗意并领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能力目标:
1.回顾以往学生读过的杜诗,从而对杜甫的生活、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
2.朗读与品味相结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步提高。
情感目标:
感受杜甫的博爱情怀。
重点难点:
1.揣摩诗歌语言,进行朗读训练。
2.品味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生澜。?
提问:诗圣杜甫笔下记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哪些?
明确:《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春望》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作者简介
1.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杜甫创造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2.解题: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
三、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词的读音。?
2.教师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指导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诗中“怒”?“三”?“洒”?“挂”?“飘”?“老”?“忍”?“抱”?等字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呼-不得-”?“自-叹-息-”等字须拖长读音,读出杜甫面对群童抱茅无可奈何的情状来。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安得”?“千万”?“大庇”?“寒士”?“呜呼”?“何时”?“受冻”等字须重读,“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这样处理,能读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来,较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意境。?
3.学生再次齐读,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4.指名朗读。师指导学生要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5.教师范读。
四、学习第一节。
1.疏通文意,理解语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 分析:天气突变,用拟人。“怒号”状风势之猛;“卷”“三重”表受害的严重程度。?
?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分析:“飞”、“渡”、“洒”、“挂、“飘转”、“沉”细致地描述了风吹茅草、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惨状。
2.想象: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落在江郊的各处;而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分明从他的眼神和脸色上流露着。
3.学生齐读。
4.明确:这部分写风势猛烈而茅屋残破,茅屋残破又为大雨屋漏的缘由。这样写既让我们看到一幅风猛屋破、情景凄惨的图景,体会到诗人当时面对惨景的心情,又为下文准备了条件。
五、学习第二节。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南边村庄上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
分析:“南村”表示距离之近。“欺”是一种戏谑方式,因为“我老无力”。“忍能”把欺的程度作了具体细致的刻画。?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由于唇焦口干不能再呼喊,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 分析:?建造这间茅屋对杜甫来说,是建得太艰难,显得太宝贵了,所以才竭尽全力制止。“自叹息”表示戏谑之后的无可奈何。?
板书二:群童抱茅,倚杖叹息。
六、学习第三节。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分析:?顷刻间,再次面临双重威胁。狂风刚过,大雨又来,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行船恰逢顶头风”,家家关门闭户。怎么办?何处去??哪里躲?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子都蹬破了。?
分析:布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三年级英语册 Unit15 Family Activities 教案 人教新起点.doc
- 上海市青浦区2012年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 上教.doc
- 上海市闸北区2012届高三数学第二次模拟试题 文理 沪教.doc
- 上海市闵行区2012届高三数学4月质量调研(二模)试题 理 沪教.doc
- 上海市闵行区2012届高三数学4月质量调研(二模)试题 文 沪教.doc
- 三年级英语册 Unit10 My Classes 教案 人教新起点.doc
- 上海市普陀区2012届高三生命科学4月质量调研(二模)试题沪科.doc
- 中学主题班会 建党90周年教.doc
- 三年级英语册 Unit12 Revision 教案 人教新起点.doc
- 中考政治 一单元演练题(教师版) 教科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备课资料 苏教.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复习与同步练习 苏教.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0 苏教.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1 苏教.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苏教.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授课实录素材2 苏教.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实录素材3 苏教.doc
- 二年级语文下册 乡下孩子1教案 冀教.doc
- 云南省202年初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时事复习专题四 给力科教 创新中国 人教新课标版.doc
-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苏帕河中学2010-2011学年七年级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