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儿童文学概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省儿童文学概观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但目前很多城乡中学及老师还是只注重英语语法讲解与练习而不注重听说训练,英语教学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目前的境况促使我们要大胆改革教学方式,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关键词] 知识女性;中国梦;提升   【中图分类号】 I20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09-2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世居民族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从封建社会开始,各民族人民的口头文学不断丰富、演变和发展,以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童谣等口头流传的形式滋养着少年儿童。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儿童的发现”促成我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此后吉林省出现了几篇儿童文学作品,儿童小说以反映儿童苦难生活为主,成就最高的是骆宾基,他的长篇儿童小说《幼年》,即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姜步畏家史》第一部。直至建国以后,吉林儿童文学才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回顾建国以来吉林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大体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66年的初创期;第二阶段是1977――1989年的恢复期;第三阶段是1990年至今的繁荣期。   一、1949――1966年吉林儿童文学初创期   中国儿童文学是在国家的动荡起伏、政策的导向与儿童观的转变中曲折发展的。建国初期,国家作了一系列鼓励儿童文学发展的举措,共青团中央在1950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郭沫若作了《为小朋友创作》的报告。1953年12月举办的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以此来鼓励作者加入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1955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等社论,给我国儿童文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吉林儿童文学的第一次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外因。   人才资源的丰富是吉林儿童文学迅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内因。由于国家对东北工业基地的重视,调入了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迅速而有效地推动了吉林各行业的发展,对吉林儿童文学也产生了很大推动作用。例如蒋锡金教授,他在东北师范大学开设了儿童文学课,培养了全国第一批儿童文学研究生,他的学生浦漫汀教授也在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了卓越的成绩。在两位大师辛勤耕耘下,这里走出了很多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及创作人才,如高云鹏、朱自强、姜郁文、崔坪、郭大森、张少武等,他们对中国儿童文学尤其是东北地区儿童文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批解放区的文艺骨干被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现长春电影制片厂)后,参与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电影。这里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为新中国的动画片创作奠定了基础;还有如鄂华等优秀的人才,他们自愿来到边疆,怀着满腔热情为吉林贡献力量。   作家们饱含着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建设祖国的热情投入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来,作品多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儿童现实生活题材为主。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反映了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东北地区的战斗故事,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了很多小英雄的形象。孟左恭的短篇小说《草原的儿子》、王汪的《渔家女》(1962年),刘凤仪的《草原儿童团》(1962年)等。反映儿童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主要有孙景琦的《小小牛司令》(1956年)和《桃花水下来的时候》(1956年)张少武的短篇小说《逮鸟》(1957年)和《摸鱼》(1962年),以生动形象和富于地方色彩的语言描写了东北农村儿童的快乐生活。鄂华的《向往》讲述了城市长大的孩子对30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铁路老工人的尊敬。儿童长篇小说《水晶洞》(1963年)故事从解放战争胜利前开始,以重庆雁姑山地区残酷而复杂的敌我矛盾为背景,以寻找水晶洞为线索,讲述了一名十二岁小英雄许华的成长经历。还有梁若冰《海秋和他的新朋友》、崔平《草原上响起了枪声》,张家愚《复学》,吕治范《采蘑菇》、陶德臻《小先生》、丁仁堂《小铁蛋》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东北地区少年儿童的生活。鄂华创作了世界著名科学家故事集《盗火者的足迹》(1962年),作品除了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科学知识外,还融入了人们对科学和真理的向往与执著追求。   儿童诗歌的创作多以儿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历史故事为创作题材,赞美新中国,激发儿童建设家园的美好愿望的诗歌居多。丁耶在发表了《去串阔亲戚》(1952年);中申发表了《四个小专家》(1953年),出版了儿童诗集《灯花》(1956年)、《城外的白杨》(1957年)等。最为著名的是胡昭的叙事诗《雁哨》,诗中描写了一群向北迁徙的大雁夜晚露宿时中了猎人的奸计,致使三只大雁丧生的故事。该诗收录在他的童话诗集《雁哨》(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