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   【摘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结、直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加。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副作用大、疗效有待提高。本文就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外治法等方面展现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独特优势,并讨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工作提出设想。   【关键词】中医药;溃疡性结肠炎;辨证;专方专药;外治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87-0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是发生于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在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为主。患者年龄段多见于20-40岁,儿童及老年人也可发病。该病在欧洲及北美高发。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胺吡啶(SASP)、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由于传统药物副作用较大,而新型药物价格昂贵,给病人带来较大负担,故临床效果欠佳。我国传统医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根据该病腹痛、泻下赤白,迁延难愈的特点,可将其归属于“腹痛”、“痢疾”、“泄泻”、“肠风”,此外尚有医家以“肠痈”理论,从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通过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在中医药辨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体现出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独特优势。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临床上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表现,辨证施治,常能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赵克华[1]根据临床经验将其分为四型:脾虚湿热型治以清化湿热、行气导滞,方用四君子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方用真人养脏汤加减;阴血亏虚型当以健脾补血、养阴清肠,给予驻车丸合归脾汤;肝脾不和型则应泻肝补脾、调节气机,方用痛泻药方加减。张?[2]等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溃疡性结肠炎(休息痢)临床方案为指导,对溃疡性结肠炎细化辨证,将43例病人归属于大肠湿热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蕴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等七个证型,按照方案分别处以口服汤剂及中药灌肠,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完全缓解3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范素琴[3]将46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按临床症状分为3型,均予口服中药汤剂,脾肾两虚证治以健脾补肾、湿热内结证治以清热利湿、气滞血瘀证治以调理气血,并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一个月后,评价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组。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且发作期与缓解期的临床表现明显不同,故而有些医家主张对本病应分期治疗,在临床上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路广晁教授[4]总结三十多年临床经验,主张将本病分为三期:急性期湿热蕴结肠腑,以清热利湿,凉血止泻治标为主,尤其重视祛湿,务使湿去热孤,治以香连丸合痛泻药方,并加蒲公英、椿根白皮、地榆等。缓解期大便时溏时泄,夹带血丝、黏液,呈现虚实夹杂之象,治以健脾益气、渗湿清热,方用四君子汤合香连丸,且其喜用焦白术以增强收涩止泻之功,若兼阴虚可用太子参代方中之党参;若患者因失治误治已成滑脱之象,则予固涩之剂,如乌梅丸等。恢复期邪去正虚,急需益气扶正,参苓白术散尤为合适。在临床上可加香橼、佛手等疏肝之品以调畅情志。王奎平[5]也认为辨证论治与辨病分期相结合的方法更适合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因该病发作期病机多为湿热与积滞相搏、蕴结肠中,以致气血阻滞,临证当急则治标,祛邪为主,治当清热化湿、行气活血导滞;缓解期病机多为受邪日久,耗伤脾胃,兼以湿热积滞稽留不去,临证应以治本为主,佐以治标,重视健脾益气,兼顾清热祛湿,行气导滞。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多以腹泻症状最为常见,但随着病程发展及病机转化,亦有一些患者可表现为排便困难。唐志鹏教授[5]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若患者素体阴亏,大肠失于濡润,加之病邪阻滞肠道气机,则可见阴虚便秘,予太子参30g,麦冬12g,熟地12g,生地榆15g,马齿苋30g,参三七3g,蒲公英15g,鸡内金12g,枳实15g,厚朴9g,火麻仁15g,瓜蒌仁15g,生首乌15g,生甘草6g以养阴润肠、清热止血。若湿热之邪,留恋不去,重伤津液,则可见湿热便秘,予柴胡9g,黄芩9g,蒲公英30g,苍术12g,厚朴9g,陈皮9g,薏苡仁30g,生地榆30g,参三七6g,火麻仁15g,瓜蒌仁15g,藿香9g,佩兰9g,炙甘草6g以清热化湿、凉血止血。然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