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什么是元曲、元剧
元曲(“一代之文学”,包括元杂剧与散曲)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
元杂剧的体制:一本四折外加一楔子的基本结构形式;曲、白、科和题目、正名组成的剧本形式;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旦、末、净、杂组成的角色阵容;慷慨激昂的音乐风格。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是第一部对元曲作家作品进行系统记录的戏曲史著作。明人臧晋叔的《元曲选》(又称《元人百种曲》及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将现存元杂剧作品搜罗殆尽,盖162种。
元散曲的体制:抒情文学的新变。“词余”、“乐府”、“今乐府”、“北乐府”等名。包括小令与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由同一宫调的数只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压一部韵,通常结尾部分有[尾声]。
元散曲的艺术表现特点: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存世作品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数量为有元之冠,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有《苏堤渔唱》”,、《小山乐府》等散曲集。
小山散曲取材广泛,举凡写景抒怀、男女恋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叹惆怅之作。如{正宫·醉太平}《叹世》,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然而像这类表现其入市情怀的笔风尖利之作,在小山散曲中并不多见,最能代表其清而且丽,华而不艳的创作风格的,是大量的写景之作。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小山这一类散曲,清楚地显示了散曲雅化的趋势,元曲后期曲风的转变,张可久是个关键人物。
二、话说“四家”的代表作
“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说唱体文字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故称“诸宫调”。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诸宫调在北宋就已出现。北宋以后,诸宫调继续流传于中原和南宋临安等地方,又有南之分,北方用琵琶和筝伴奏,南方则用笛子。北方的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
三、关汉卿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
(1)场上之曲。(2)尽快入戏。(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4)善于设置悬念。(5)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
关汉卿杂剧的语言艺术:
1、对于不同的人物,关汉卿根据其身份、教养、地位等,让其语言当俗则俗,宜雅则雅,完全体现不同人物的气质和个性。
2、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有博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等,融合与作品之中,形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
3、关汉卿剧作所表现出的纯熟的语言艺术,是杂剧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关汉卿的作品:[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见作品选)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此曲尾曲思想上集中而夸张地塑造了“浪子”的形象,既有关氏的影子,又代表了一代浪子才人的精神风貌。其玩世不恭的自我表白其实显示的是对不公时代的倔强对抗,表现出新型的文人价值取向,对传统文化的叛逆、个体生命意识的张扬。
艺术上则大量运用衬字,使句子既短促有力,排比罗列,又气势宏伟、舒展极致,正与作品精神抖擞、放浪不羁的思想指向符合。
四、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1.《西厢记》故事艺术、主题的转变:从唐代元稹《莺莺传》(又称《会真记》)小说到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一种说唱文艺,因其由多个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故名)再到王实甫《西厢记》杂剧(又称“王西厢”),艺术形式将人物活动与心理世界不断扩展,故事主题一再得到提升。从表现文人薄情负心,对女子始乱终弃的“猎艳”心态到肯定“自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歌颂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虽然还不免带上“合礼”、“报德”的色彩,但到“王西厢”最终将“情”的一发难收、天经地义表现得酣畅淋漓,喊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 嘹亮呼声。
2.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