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岱年论文中国哲学基本问题辨析.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中国哲学基本问题辨析
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曾经有明确的论述,他说:“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这个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作用的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这个问题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 1)在这里,恩格斯在确定“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哲学的最高问题的同时,对于哲学的最高问题作了几种表面上不同的表述;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世界是否神所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此外,恩格斯在下文中又谈到“物质和 精神关系”的问题。这些都是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恩格斯关于哲学最高问题的论断,是从西方哲学发展中总结出来的,“思维对存在”是黑格尔的用语。中国古代哲学有自己的一套概念范畴。有自己的一套的名词术语,显然不同于西方。中国哲学是否也有哲学的最高问题与西方哲学的相类似,而且在某一时期获得了比较完全的意义呢?
我认为,中国哲学也有与西方哲学的最高问题相类似的问题,虽然是用不同的名词概念来表达的,而具有相似的深切内涵,因而具有同等的理论意义。
试以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中国哲学史中与西方哲学所谓思维与存在的问题相类似的问题有四:(1)名实问题;(2)道器问题;(3)有无问题;(4)理气问题。与西方哲学所谓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相类似的问题亦有四:(1)天意与自然的问题;(2)形神问题;(3)心物问题;(4)能所问题。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讨论重点,所以表现了这些复杂的情况。前一类问题最后归结为“理气”问题,后一类问题最后归结为“心物”问题。以下试以历史顺序略述这些问题讨论的梗概。
1.名实问题
在先秦哲学中与西方所谓“思维与存在”问题在字面上最为相近的是名实问题。名即概念,是思维的内容。实即具体存在,是思维的对象。但在中国哲学中,名实问题没有上升为哲学的最高问题。孔子讲“正名”,强调“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而未谈名与实在关系。庄子说过“名者实之宾也”,(2)未有详论。公孙龙著《名实论》, 肯定“夫名,实谓也”。《墨子·小取》云:“以名举实”,亦明确断定了名与实的关系。荀子著《正名》,提出了关于名实的详细理论。在先秦哲学中,名实问题主要是认识论和逻辑学的问题。汉晋时代偶而有人谈到名实问题,宋明时代很少人论及名实关系了。
2.道器问题
“道”的观念和“器”的观念都是老子首先提出的。老子说:“道常无名朴。”(3)又 说:“朴散则为器。”(4)老子尚未直接将道与器二者对举。将“道”与“器”二者对 举作为相互对立的基本范畴的是《易传》。《系辞上传》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后儒对于所谓道有不同的解释,因而对于道器关系有不同的观点。张载以“气化”言道,他说:“由气化,有道之名。”(5)戴震更加发挥说:“道犹行也,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以谓之道。”(6)程朱学派则以道为理,朱熹说:“卦爻阴阳, 皆形而下者,其理则道也。”(7)以气化为道,则道器关系乃是宇宙的整体过程与个别 具体事物的关系。以理为道,则道器关系是理与事物的关系。由于对道有不同解释,于是道器问题归结为理气问题。
3.有无问题
老子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8)何晏、王弼阐释老子学说,以为无即是 道。但是老子论道,固言其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9),又说“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10)论道与天地的关系时,更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11)可以说老子所谓道非即是无,而是有与无的统一。何晏、王弼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之说,其所谓“无”是超越物质世界的本体。可以说是非物质性的绝对。“ 无”只存在于人的观念中,从这个意义来说,可以说是何晏、王弼的学说是一种客观的唯心论。裴危+页著《崇有论》反驳何晏、王弼的“贵无论”。裴危+页所谓“有”指具体的物质存在。有无之辨是唯物论与唯心论对立的一种形式。后来张载、王夫之都从深层理论上否定了所谓无的客观实在性。但是在宋元明清时代有无问题已不是一个重要争论问题了。
4.理气问题
理气问题是到宋代才明确起来的。张载以气为最高本原,以为理从属于气;程颢、程颐以理为最高本原,以气从属于理。朱熹明确表述了对于理气关系的观点,他说:“天地之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