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齿轮传递运动要求 (一)单个齿轮评定指标 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 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 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 (二)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齿轮精度标注(新国标) 活动任务三: 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低速轴上齿轮公法线长度检测及数据处理 1.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 内,各条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 差,即: △Fw = Wmax- Wmin 它反映齿轮加工中切向误差引起的齿距不均匀性, 故可用于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 2. 跨齿数K = Z / 9 + 0.5或按下表选取 精密测量的读数操作操作训练大家细心做事的能力 公法线平均长度测量是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误差检测项目中的基本实验是重点内容。 单个齿轮评定指标识读 公法线平均长度合格性的判定 填写实验报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境引入、任务驱动且又不断设疑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任务单: 检测公法线长度变动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应用场合? 2.只测量公法线长度变动,能否保证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为什么? 3.测量公法线长度是否需要先用量块组将公法 线卡规的指示表调整零位? 4. 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的仪器工作原理? 5.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6.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的合格性的判定? 7. 如何进行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低速轴 上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检测及数据处理? 8.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对齿轮传动有什么影响? 9.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取平均值的原因何在? 10. 检测过程其他要求? 任务2-评定指标 任务1-使用要求分析 任务3-项目实操 任务引入 总结、归纳 评价 认识公法线千分尺 认识万能测齿仪 …… 5 4 3 2 跨齿数 K …… 37~45 28~36 19~27 10~18 齿数 Z 相关知识 操作要求(训练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 要戴手套、轻拿轻放、注意保养测量仪器,规范操作,边熟悉边操作 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公法线千分尺 —测量方法与步骤 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并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当测量一压力角为20°的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时: W= m·[ 1.4761×(2K – 1) + 0.014Z] 2、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选取适当规格的分法线千分尺并校对零位。 3、测量公法线长度: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均布的5条公法线长度。 4、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取所测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后减去公称公法线长度,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ΔFw。 6、查表确定所测齿轮的精度等级对应的公差值。 能进行检测了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上偏差 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跨齿数 压力角a 齿数Z 模数m … 10 5 4 3 2 1 14 9 13 8 12 7 11 6 读数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 齿序 齿序 理由 合格性判定 公法线平均长度= 测量结果 审阅 被测齿轮 读数 读数 齿序 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下偏差 测量记录 仪器不确定度 测量范围(mm) 示值范围(mm) 分度值(mm) 名称 仪 器 填写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能进行误差评定了 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回答任务单问题 ● 1、3、5、7组每组推荐一名学生随机抽取任务单中的4个问题回答,2、4、6、8组对应其中1个组就回答的问题进行修正、补充; ●教师听学生回答,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的情况。 对照实验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据处理的公式: 二、项目操作步骤: 三、发现的问题: 1.不用心阅读实验指导书; 2.按公称公法线长度,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公法线千分尺,未校准其示值零位; 3.测量时未注意千分尺两个碟形量砧的位置; 4.跨齿数的计算不会取舍; 5.合格性判断不完整 。 任务2-评定指标 任务1-使用要求分析 任务3-项目实操 任务引入 总结、归纳 评价 一、教师根据各组回答、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规范程度、组内交流、协作等,依据实验项目评价表进行评价,推出本次学习活动最优秀的小组。实验项目评价表在下一页 二、课下完成: 项目学习实验报告 任务2-评定指标 任务1-使用要求分析 任务3-项目实操 任务引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作者肖明信息资源管理_第7讲_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课件.ppt
-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作者肖明信息资源管理_第8讲_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课件.ppt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作者江潮模块1课件.ppt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作者江潮模块2课件.ppt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作者江潮模块3课件.ppt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作者江潮模块4课件.ppt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作者江潮模块5课件.pptx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作者江潮绪论课件.ppt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作者李坤淑杨普国钱斌主编【八】《互换性...》平行度单元说课课件.ppt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作者李坤淑杨普国钱斌主编【单元三】《互换性...》尺寸公差与识图(二)单元说课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