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乾: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怀乾: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新旧年交替之际的回顾与展望,总免不了掺有一些感怀和期许。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将“汉纸数字水墨印刷垒流程”技术落实为实体“汉纸数字水印全能工场”,按眼下流行说法是建设符合“工业4.0”和“互联网+”要求的智能工场。之所以是“工场”而非“工厂”,主要为了弱化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冰冷印象,突出文化色彩和人性化特征。再就是“宣纸”换成了“汉纸”,因为“宣纸”乃“宣城所产汉纸”之义,只是汉纸的一种。就像日本传统纸称“和纸”、韩国传统纸称“韩纸”,它们都以本国主体民族命名,中国传统纸也应如此命名才合理。   2015年我们围绕“全能工场”完成了几项重要工作:一是与德国GEP公司联合研发的汉纸专用数位折页机定型,样机推出,折页速度150米/分钟;二是我们的机械抄纸机升级成功,解决了印刷用汉纸纵横拉力差过大和拉力不均衡导致蹭刮喷头的问题;三是与佳能签署购机合同,对奥西数字喷墨印刷机进行汉纸印刷适应性改进,取得良好效果,使之成为我们汉纸印刷专用机;四是对黑色墨水改进成功,解决了黑色的光反射密度过低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为“全能工场”实际建设铺平了道路,在山东临沂的汉纸数字水墨印刷全能工场由此得以落地建设。这家全能工场预计年产100万册线装、15万册其他装帧形式的图书。   以上这些进展都离不开资金支撑,所以2015年最值得庆贺的是获得了几个朋友的注资,成立了迩雅(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作为实施全能工场项目的主体。   说到2015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技术方面的,也有资金方面的。所有这些困难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观念层面的沟通障碍。虽然“汉纸数字水墨印刷全流程技术”所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全程数字化或者智能化,这看起来够先进、够“酷”,也够赶潮流。可一旦付诸实施,就需要与各方面的人和企业合作,就会马上遇到对汉纸的“技术陌生”,就需要首先让合作方的人理解汉纸产品的特性及文化意蕴。现在人们对这张极富中国文化传统的汉纸太陌生了。   我们直接沟通的技术人员往往都有“技术执拗症”,他们对我们提出“意蕴”之类的要求根本“无感”,这需要我们用可量化的技术语言去表达,进而倒逼我们建立现代汉纸数字水墨印刷的技术标准体系。比如在“润墨性”上,“墨韵”是汉纸印刷的突出特色,只有水墨才可能在汉纸上呈现出墨韵。以往的油墨胶印是约束性印刷,油墨胶印只可能产生“晕墨”,而没有“墨韵”,而“晕墨”往往被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看成毛病而尽力避免。另外,我们遇到的许多技术整合大部分是跨界应用,很多技术来源从未在印刷装订上应用过。   更多沟通困难,来源于对汉纸印刷产品的观念错误。在融资和项目落地合作过程中,一听我介绍汉纸全能工场,人们基本认为就是复制古画、古书,所谓全能工场不过是给陈旧过时的行业包裹上先进时尚的外皮“忽悠”;或者认为汉纸产品市场狭小,只能满足小众需求。沟通的过程,往往会发生争执,但这也锻炼了我的耐心,让我发现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毕竟都是中国人,灵魂深处都深埋着中国传统文化记忆,只要耐心引导,大多数人最终还是能够理解的。实际上就是要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后来我的几个合作伙伴也很快理解了我的想法,在很多方面,他们对这个新产业的认识比我还要深入、透彻和宽广,从伙伴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我以前从事出版,在印刷业算不上资深。所谓无知者无畏吧,也正因此我少了许多业内人士的顾忌。我从没有将自己看成单纯是做印刷的,而是将印刷看成文化产业经营的辅助部分。如此一来,看待市场环境就与单纯将印刷看作加工行业有很大不同。   现在印刷经理人们普遍对市场信心不足,认为印刷是夕阳产业,近几年大批印刷企业倒闭似乎也成了这种悲观情绪的注脚。我认为印刷永远是朝阳产业,它是文化承载体,所有人类文明成果最终的传承与发展都是由图书来承载的。人类离不开文化,也就离不开图书、离不开印刷。文化满足的是人们深层的灵性需求,这种需求只会扩大,不会消失,印刷还会发展,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几年数字化阅读冲击了纸质出版物市场,但这仅仅是网络阅读短时间内大爆发,人们注意力被一时吸引过去导致的。就像观赏烟花,一开始人们全心观赏,之后便恢复常态。网络阅读与纸质图书阅读以后会处于相互促进、均衡发展的新常态。   目前印刷业的短暂困境,主要是印刷业者没有适应人们深层次的个性化文化需求而导致的。印刷企业应该首先定位为文化创意企业,然后才是印刷企业。一个完善的人必定灵肉结合、形神兼备,一个企业也是如此。2015年,喧嚣一时的实体书店倒闭潮被网络书店大开实体书店潮代替,基于文化的印刷产业创业环境也将迎来拐点。   未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和文化产业政策只会越来越好,如果印刷业不回归文化,将与这些利好失之交臂。基于印刷的文化创意产业潜在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