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流行语“流行”起来的模因顺应过程.docVIP

春晚流行语“流行”起来的模因顺应过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晚流行语“流行”起来的模因顺应过程   【摘要】很多春晚节目中的经典台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社会万象或者揭示受众心理,因其语言诙谐幽默、琅琅上口,这些台词很快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在社会中被大量使用。本文从模因和顺应论角度出发,探讨了春晚流行语的“流行”过程。   【关键词】春晚 流行语 顺应论 模因论   【Abstract】In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many words said by actors become catchword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common people by means of humorousness and catchiness. these words are widely used by the mass. This thesis tries to discuss the course of “popularizing” from the aspect of Memetics and theory of adaptability.   【Key words】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catchwords; memetics; theory of adaptability   一、引言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为“央视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内,某一地域或某一群人中传播迅速,使用频率较高,时代感较强,人们喜闻乐见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举办,迄今已经有31个年头了。在过去的31年中,面对褒贬不一的评价,春晚却总能闪出一语汇的光芒,流行一时。比如1990年春晚中小品《相亲》奠定了赵本山中国第一笑星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其中的台词“傻样儿!”现在大家都知道,无论男女,对方对你说出这个词儿,那就八九不离十了。还有“下蛋的公鸡,公鸡中的战斗鸡。”母鸡会下蛋,如今公鸡也会下蛋了,而且直接升级成为了战斗鸡。”说起这样的流行语大家应该都能说上几个,不得不承认,春晚在引领话语时尚方面尽占先机。本文是从春晚流行语这一现象出发,从模因论和顺应论角度分析春晚流行语作为一种强势模因是如何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以至于家喻户晓的。   二、春晚流行语顺应性分析   1.顺应论概说。语言顺应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或作为一种语言顺应理论的语用学(pragmatics as a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创立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在他看来,语言使用是语言发挥功能的过程,或者说,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的过程。这里,顺应就体现为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的相互适应。以顺应性为基点,语言顺应论从以下四个方面描写和解释语言使用现象:顺应的语境关联成分、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   2.春晚流行语的顺应性研究。   (1)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很多语言之所以流行还因为它们顺应了受众渴望轻松和幽默的心理。流行语本质上是一种情绪感染,是传播者对某种情绪的感染和认同。面对社会的竞争与生活的压力,在快节奏中奔波的人们尤其渴望轻松和幽默,以暂时缓解内心积郁的情感。俏皮话、歇后语、笑话等创造出来的语言能够形成强烈的幽默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能够流行开来。同时,这类语言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节日活泼而欢快的气氛,进而能够增强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艺术魅力。例如在2012年春晚小品《荆轲刺秦》中,因为紧张黄宏把“下站者何人”说成了“下蛋者何人”,让观众捧腹不已,而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流行语,这正是顺应了观众希望在辛苦了一年之后在这难得的节日能和亲人一起娱乐消遣的心理。   另外春晚流行语还顺应了人们普遍的价值观。毋庸置疑,每一段流行语和每一个源于流行语的词语在人们之间的传递还包含着某种观念和态度的传播,这些观念和态度都会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传递者的价值取向。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当中,小沈阳的经典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没了,钱没花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一夜之间风靡全国,妇孺皆知。不仅仅在于这个小品本身极具搞笑性,更在于小沈阳在小品中用朴素的话说出了大家普遍认可的人生价值观。   (2)对社交世界的顺应。春晚流行语顺应了社会关系。在春晚这个特殊的舞台上的社会关系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艺术创作者与普通百姓的关系。一个演员或一台节目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顺应这层社会关系。大家都知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