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氏三兄弟院士:林同骅、林同炎、林同骥
林同骅:航空及工程力学大师
原籍福州的林同骅(桦),1911年出生于四川重庆,1914年随父亲林若卿移居北京。1929年,林同骅入交通大学唐山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攻读土木工程系。不久,其父因病失业,他靠兄弟、叔伯接济,方完成学业。1934年,林同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飞机制造。1937年,他回国后到第二飞机制造厂工作。正值日本侵华,林同骅率领厂里同仁,在山洞仿造出20架苏式驱逐机和30架训练机。随着抗战的深入发展,中国急需生产运输机,但金属奇缺,林同骅决定自行设计制造木质飞机,机身机翼均用木质。当时,国内无风洞试验条件,一切空气动力均取自美国带回的书籍,主要构造则经静力试验。
1944年8月,林同骅参与设计的中国第一架长距离飞行的“C1010号运输机”试飞成功,林同骅被视为中国的林白(美国飞机制造之父)。随后,抗战胜利在即,为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林同骅带领20人的飞机设计组,来到美国麦克唐纳公司学习喷射机设计。1949年,因缺乏经费停止设计计划后,林同骅留在美国教学和修读博士学位。1954年,林同骅加入洛杉矶加大教授队伍,成为洛杉矶加大的第一位华裔教授。
1968年,林同骅发现自己研究的理论也可应用于研究金属疲劳裂缝萌芽上,这在冶金力学上是一个创举。林同骅用微观力学解释了裂缝萌芽在显微镜下照出的许多现象,此项研究由美国联邦政府科学研究机关资助并继续研究。1977年,林同骅升为加州大学特级教授,直至1978年退休。此后,他由校方续聘为局部时间教授,并指导多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
1990年,林同骅当选美国土木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6年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2007年,林同骅因心脏衰竭在洛杉矶去世,享年96岁。
林同炎:世界著名结构设计大师
林同骅的堂弟林同炎,原名林同?Γ?1912年出生于福建,其祖父为清代进士,父亲林鼎章曾任北京最高法院法官,母亲操持家务,家境小康。父母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林同炎六七岁就能背诵《左传》、《四书》。
林同炎1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往北京,1925年考进当时的最高工程学府―――交通大学唐山学院土木工程系。他每试必冠,是校长茅以升、教授孙宝琦的得意门生。林同炎后来接受恩师茅以升的建议,把“?Α备奈?炎”,认为“既好懂,又代表自己是炎黄子孙”。
1931年,林同炎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系读研究生,1933年获硕士学位回国。他的硕士论文《力矩分配法》(1934年发表)一鸣惊人,被命名为“林氏法”,受到美国建筑界的高度重视。
1933年,林同炎为了报效祖国,回国任成渝铁路桥梁课长、滇缅铁路设计课长、工信公司总工程师及台湾糖业铁路处长等职。他主持过沱江大桥、成昆铁路及宝天铁路的设计与施工,并为成渝铁路设计了1000多座桥涵(桥和涵洞的统称,涵洞即过水通道、立交通道)。
因不满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1946年,林同炎再次赴美在加州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直到1976年退休,长达30年,先后任教授、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与结构力学组主任、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学校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等。退休后,学校授予他终身荣誉教授。
1967年,林同炎当选为亚裔第一位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1972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9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该学会的预应力混凝土奖改名为林同炎奖,这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次以华裔名字命名的科学奖项。1986年,他获得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颁发的国家科学奖章。1999年,他被世界权威杂志《工程新闻记录》选为“125年来125位最杰出的工程人士”。
1955年,林同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之后,他又出版了《钢结构》、《房屋与桥梁系统》等著作,在世界工程界影响很大。他一生发表100多篇论文,具有很大的创新价值。他还致力于大量的工程设计,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2年12月23日,拉丁美洲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发生强烈地震,其它楼房均倒塌,只有由林同炎公司设计的60米高、18层的美洲银行,安然无恙,一楼独存。
林同炎曾任美国中央政府,加州省府及各大公司的工程顾问,他所计划和设计的公路、铁路以及高楼大厦,各式桥梁,遍及中国、亚洲及南、北美洲,不胜其数。林同炎的两项杰出的建议,一是用80公里长的桥梁跨渡柏林海峡,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以联合两半球;另一项是联接欧非两洲的直布罗陀海峡大桥,均获世界之赞誉。
1979年,离开故土多时的林同炎回到中国,当看到滚滚黄浦江时,他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开发浦东的构想。林同炎提出的《开发浦东―――建设现代化的大上海》报告,引起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