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群落的动态 1. 群落的季节动态 2. 群落的年际变化 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内部常有明显的变动,通常称为波动。 1)不明显波动 群落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2)摆动性波动 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变动 (1~5年)。 3)偏途性波动 气候和水分条件长期偏离正常状况而引起,波动的时期可能较长 (5~10年)。 注意: 虽然群落波动具有可逆性,但这种可逆是不完全的。一个生物群落经过波动之后的复原, 通常不是完全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只是向平衡状态靠近。 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发生质变,从而引起群落基本性质的变动,导致群落的演替。 3. 4. 2 群落的演替 生物群落演替指某一地段上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是质的变化过程。 1. 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1)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迁移活动 (2)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 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4) 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 (5) 人类的活动 (1)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迁移活动 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生物的迁移、散布、定居和繁衍。植物群落的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居住在其中的动物群落也作适当调整。 (2)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有些情况下,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造成了不利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以致原有的群落解体, 而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引起演替 (3) 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群落内部生物种内和种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们的关系随着外部环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变化、调整。 (4)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 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因素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凡是与群落发育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生态因子都可成为演替的外部因素。 (5) 人类的活动 目前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巨大而迅速。如人为火烧、采伐森林、开垦土地等,经营、抚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等。 2. 演替的基本类型 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 世纪演替 长期演替 快速演替 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按照基质的性质: 水生演替 旱生演替 按照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 内因性演替 外因性演替 按群落代谢特征可划分为: 自养性演替 异养性演替 3. 演替系列(successional series)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该过程中依次出现的群落序列叫做演替系列。 演替系列中的每一个明显的步骤,称为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 (1)水生演替系列 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2)沉水植物阶段 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 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6)木本植物阶段 水生演替系列就是湖泊填平的过程。演替过程是从湖泊的周围向湖泊中央循序发生的。在从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容易观察到演替系列中不同阶段群落环带的分布。 (2)旱生演替系列 1)地衣植物群落阶段 2)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3)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4)灌木群落阶段 5)乔木群落阶段 在旱生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藓植物阶段所需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到灌木阶段所需时间较短。而到了森林阶段,演替的速度又开始放慢。 4. 演替实例 第一个实例是美国密执安湖 沙丘上群落的演替。这是一种原生演替。 第二个实例是美国东南部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这是一种次生演替。 第三个实例是珊瑚礁演替, 这是一种海洋中定居动物群落演替。 5. 演替顶极 任何一类群落演替都经历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到达稳定阶段的群落,这是演替的终点,这个终点就称为演替顶极。 演替顶极理论主要有三种: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和顶极-格局假说。 (1)单元顶极论(monoclimax hypothesis) 在同一气候区内,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群落总是趋向于减轻极端情况而朝向顶极方向发展,从而使得生境适合于更多的生物生长。演替初始的先锋群落可能极不相同,但演替过程中群落间的差异会逐渐缩小,逐渐趋向一致,最终均会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气候顶极群落。 在一个气候区内,除了气候顶极群落之外,还会出现一些由于地形、土壤或人为等因素所决定的稳定群落。为了和气候顶极群落相区别,可将它们统称为前顶极阶段。 前顶极的类型: 亚顶极 指气候顶极阶段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如内蒙古高原的羊草草原是大针茅草原的亚顶极阶段。 偏途顶极 也称干扰顶极。由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如在美国东部因常遭火烧而长期保留的松林阶段。 预顶极 也称先顶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