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与中医证型及症状关系分析.docVIP

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与中医证型及症状关系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与中医证型及症状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5-HT)水平及与其相应的中医证型、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观察抑郁症患者210例,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分析各组5-HT的差异及中医证型、症状与5-HT的关系。结果 210例抑郁症患者外周血5-HT功能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功能低下的抑郁症患者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分布情况与5-HT功能不低下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HT功能对抑郁症发病以及中医证型、症状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抑郁症;5-羟色胺;中医辨证分型;中医症状;分布规律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2.008   中图分类号:R277.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2-0024-03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1]。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仅有一些研究和假说,如单胺假说[2]、受体假说[2]、神经内分泌假说[3]等。一般认为,脑中单胺递质5-羟色胺(5-HT)功能降低、受体功能失调是抑郁症发生的基础。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是由5-HT水平活性降低、传导功能下降引起的[4]。本研究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神经递质5-HT功能及中医证型、症状之间关系的观察,分析抑郁症患者5-HT水平及与其相应的中医证型、症状的构成比例,为抑郁症患者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抑郁症患者210例,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老年病门诊及病房就诊并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154例,男女比例为1∶2.75,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18~75岁,18~30岁者17例(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讯作者:李跃华,E-mail:shanzhuyu@126.com   30~60岁者98例(46.7%),60~75岁者95例(45.2%)。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入组患者分为5个证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39例(18.57%),肝郁脾虚型39例(18.57%),肝郁痰阻型38例(18.10%),心脾两虚型32例(15.24%),心肾不交型62例(29.52%)。受试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测量表(SDS)、中医证型评分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受试者均按方案完成观察疗程。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5]。以HAMD作为评定工具,HAMD 24项评分≥20分。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1991年昆明会议制定的“躁郁证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抑郁症中医证治规律研究”建立的诊断标准[6],结合本院老年病科多年来治疗抑郁症临床经验及参考文献资料,辨证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5型。具体诊断分型标准如下:基本证候由特异性症状+精神症状(2项或3项以上)+躯体症状(3项或3项以上)组成,以相关症状为分型依据。①特异症状: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持续至少2周以上。②精神症状:多愁善感,易哭善太息、情绪低落、抑郁悲观厌世、思维迟缓或思维困难、动作减少或迟缓或多动、睡眠障碍、焦虑、易激动。③躯体症状: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心悸、心烦、腹胀、胁痛、呃逆、纳呆、便秘或腹泻。   1.3.1 肝郁气滞型 情绪抑郁,表情沮丧,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善太息,胸闷,胁痛,胸胁乳房胀满,腹胀,便秘,口苦,舌边尖红,脉弦。情绪抑郁必备,其他项中具有4项者。   1.3.2 肝郁脾虚型 情绪抑郁,表情沮丧,气短,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泻,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懒言声低,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脉弦细。情绪抑郁必备,其他项中具有4项者。   1.3.3 肝郁痰阻型 情绪抑郁,表情沮丧,恶心欲吐,泛吐痰涎,咽有梗阻感,口中黏腻,头晕目眩,肢体沉重,心烦,脘腹胀闷,大便不爽,舌质淡,苔厚腻,脉弦滑。情绪抑郁必备,其他项中具有4项者。   1.3.4 心脾两虚型 情绪抑郁,心悸,健忘,少寐多梦,心神不定易惊恐,纳呆,腹胀,便溏,形体消瘦,声音低弱,面色萎黄,舌体瘦小,脉沉细。情绪抑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