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专题突破系列之四 分析新闻的基本文体特征 【考点阐释】 准确把握新闻的基本文体特征是赏析新闻的关键。分析新闻的基本文体特征包括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分析新闻的导语,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等。 1.新闻基本特点①及时性,②真实性,③简明性。 2.新闻基本结构 3.新闻六要素 新闻六要素可以用五个“W”和一个“H”概括。如下所示: 【解题攻略】 分析新闻基本文体特征的答题角度 考查点1: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①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 ②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 如《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中开头用描述式的语言细致描绘了发射环境、航天员的状态和发射的巨响,给人营造了一种紧张而又喜悦的气氛,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③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 ④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一细节描写把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 ⑤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如《别了,“不列颠尼亚”》《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等文章中都运用精确的数字,来显示新闻的真实性。 考查点2:分析新闻语言特点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 ②从新闻独有的语言特色的角度思考; ③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 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如《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就运用了一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表达了“神舟”五号发射的意义及作者的自豪之情。 考查点3: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①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如“别了,‘不列颠尼亚’”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这一标题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②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如“飞向太空的航程”,标题简约而醒目,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旨——一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二是指为了实现中国的航天梦几代人不断探索的过程。 ③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标题将作者的情感蕴含其中,而且令读者思考“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还要写新闻。 ④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⑤分析新闻标题对受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考查点4:分析新闻导语的作用 ①概括新闻要点,揭示新闻主题; 如《飞向太空的航程》前三段为此文导语,点明了文章要传达的新闻事实,并且指明事件的意义,揭示文章的主题。 ②定下感情基调,营造氛围; ③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考查点5:分析新闻表达技巧的作用 ①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 ②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如《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作者在记叙中合理地运用了议论与抒情,使文章感情充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③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④对表达作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如《包身工》一文运用了比喻、反语、类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制度的罪恶,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延伸】 新闻的阅读技巧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类似于作文的“审题”,即通过对标题含义的揣摩,辨出该文本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这是由新闻的文体特征决定的,无论哪种类型的新闻,一般都离不开新闻的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通讯的叙述方式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即通过解读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的重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典例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程开甲:令人陌生的“核司令” 1月10日,96岁高龄的程开甲走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这位老科学家在不少人眼中还是十分陌生。有人开玩笑说,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