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闲话学校教育
贵州省开阳县永温中心小学 刘仕文
时至今天,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已有一些年头,作为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我没有机会到外面考查学习,对课程改革的辉煌成果了解得不是很多,但从电视报道,网络等媒体和自身的实践来看,课程改革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的,目前还带有许多理想的色彩,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如何破解这些困难,走出目前的困境,笔者谈谈自己的拙见,希望得到专家,同仁的赐教。
解放学校领导团队,防止无休止的折腾
笔者在中心小学任了十二年教导主任,十二年来,我们的学校领导团队每学期从开学到期末都在忙于分工合作弄资料来应对这样检查,那样评估,创这样,创那样… …凡此种种,层出不穷,应接不暇。即使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开展某项看来是丰富学生生活的活动,其目标都是在为某个考评弄图片资料。学校领导班子一年难得有机会坐下来平心静气的思考、商议、争论我们的教育教学怎么搞,我们的教研活动是否有实效。等到把所有检查评估都应付过去的时候,人也筋疲力尽,学期已是尾声,于是大家下定决心:下学期从头开始。结果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无可奈何。当我辞去这个官职站到普通教师的队伍中来反观我们的领导团队和教师团队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没有享受到教育的片刻惬意与安宁。今天的学校领导团队依然在重复着我以前的所有经历,每个周一的例会无一例外的是学习各级文件,然后是给教师们开出上交资料的清单,更搞笑的是有时一个星期要交几次主题班会记录,弄得教师们头晕脑胀,哭笑不得。你还不敢不完成,因为学校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在等着你,一切都与绩效分配挂钩,领导只好解释:这是文件规定的考核指标,我们也没办法,为了集体的利益,拜托大家支持。
这些弊端为什么没有被发现,没有被纠正,解释只有一种:要么是不作为,要么是感染了“两个凡是”的病毒。我们都应该深刻反省,“邓小平理论”不是标语,不是口号,而是每个中国人心灵中的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是我们用以检验工作的一个标尺。
我们的学校领导团队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管理,我们的教师团队又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从事自己的工作?试想,一个处在疲于应付,惴惴不安中的人,他会有多少高尚的情操可言?一个置身在千疮百孔居所中的人,他会由衷地呼唤: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吗?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不把小学的领导团队从沉重的应付检查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来思考、商议甚至争吵学校的教育;用来与教师们一起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用来搭建起领导团队与教师团队之间这座心灵的桥梁,不处理好小学教育教学的事情,高中的教育难以改观,给教师考再多的试恐怕也无济于事,无非是给大家增加一些负担罢了。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曾指出: “处于疲于应付,自顾不暇境地的人,哪里还有心思去批判,去怀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去获得深层次的体验,最终导致内心的贫乏,苍白和肤浅。”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位老师,要科学发展,必须防止折腾。”
理直气壮的搞教育,明确培养怎样的人
悄悄地,我们的教育变了,学校不再是儿童心驰神往的场所,开学的消息不再令人激动万分,而放假的信息却叫人心旷神怡。回首二十年走过的路,笔者感到心有余悸,刚踏上讲台时的我,有许多的憧憬和梦想,也有许多的幼稚与无知。为了学校操场的硬化,我曾带着学生赶着马车去砂石厂捡石头;春天到了,学生说想去野外看看,我就带他们去春游;秋天来了,学生说山上的风景很美丽,我又带他们去野炊;中午的时候,我还把他们分成两拨,到篮球场上来一个全场;更有甚者,我还带他们去山上做“搜山”的游戏。如今想来,是着着危险,件件致命。
今天,只要发生一丁点与学生有关的纠纷,就算学校,教师一点责任也没有,至少也要折腾几天,如果稍有一点不妥,上级就会严肃处理,甚至开除公职,新闻媒体更是抓住不放,大势渲染,摆出一副不置人死地誓不罢休的面孔。2011年12月大连一位老师要求骂他的学生登报道歉被教育局解聘一事,曾经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传扬得轰轰烈烈,一片谩骂:有骂现在教育“缺德”的;有说老师自取其辱的……总之,只有支持骂人孩子的,侮辱教师的言辞,没有对教师宽容与理解的只言片语。诚然,那位教师的做法确有不妥,但罪不至于被开除。教育局的处理的确给了那些谩骂的人一点安慰,让他们有了胜利的体验,完成了道义上的一次自觉,同时也向所有的老师敲响了警钟:孩子不懂事,孩子年龄小,孩子是可也骂老师的,老师必须尊重孩子,孩子是可也不尊重老师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老师谈什么尊严,光“蹲下来看孩子”那是不够的。
近几年来,新闻报道都是以处理教师,处理学校为主,从来没有理直气壮地宣传,报道过学校应受的保护,教育应受的尊重,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人在互联网上写道“教师育人终日疲惫, 学生告状回回都对,从早到晚比牛还累,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