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的故事——小电珠亮了系列故事.doc

尝试教学的故事——小电珠亮了系列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尝试教学的故事——小电珠亮了系列故事 尝试教学的故事很多很多,这个故事虽然过去一年多了,但我还记忆犹新。这个故事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怎样让小电珠发亮;第二部分: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第三部分:怎样让小电珠更亮。 一、怎样让小电珠发亮 先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我走到日光灯的开关前,拉了一下开关问:“日光灯怎么样了?”“亮了!”幼儿齐声回答。我又拉了一下开关,幼儿说:“灭了!”“日光灯为什么会亮呢?”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因为通了电,所以日光灯就亮了。”接着我指导幼儿认识了准备好的电池、电线和小电珠,并提出尝试的问题:你能让小电珠发亮吗? 课前我没有对孩子进行预知练习,没有丰富有关方面的知识,只是写了一份通知挂在门口,让家长准备电池和小电珠。在没有老师演示的情况下,幼儿能否把小电珠接亮呢?带着极大的疑惑,我组织幼儿进入了操作实验程序,幼儿都高度集中地动手操作起来。不一会儿,有的幼儿着急地对我说:“老师,我的小电珠不好、不亮。”马上又有许多幼儿附和他。我说:“请你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幼儿又开始摆弄起来,我发现幼儿在操作中电线连接有问题。电线和电池的一极相连是对的,把小电珠按在电池的另一极也没问题,问题在电线的另一头和小电珠连接的部位。有的幼儿把电线的另一头连在小电珠的底部,有的则连在玻璃上,小电珠当然亮不起来了。我请幼儿尝试着把电线的一头在小电珠的任何部位都试试,突然有个幼儿兴奋地喊:“老师,亮了!”紧接着又有几个幼儿跟着喊:“我的也亮了!”孩子们很兴奋,也有的幼儿实验没有成功很着急。我抓住时机,请先做出来的幼儿翟阳、李思雪、孙志伟上前来操作实验过程,并尝试让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许多幼儿也跟着操作,最后所有幼儿都实验成功。我继续启发说:“小朋友们再试一试,看还有没有别的让小电珠发亮的方法。”只见有的幼儿把电池反过来试,小电珠也亮了。这时,我发现韩涛小朋友只用电线的一头就把小电珠接亮了,他有点奇怪,像在寻找原因。我接过来试了一下,小电珠有时亮,有时灭,我也感到很奇怪。我想,可能是电线分叉的原因,但讲不出有啥道理。 按照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先讲解演示,幼儿再模仿操作,最后得出来的是千篇一律的结果。如果有哪个幼儿不按教师的要求操作,说不定还会招来教师的训斥,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而尝试教学恰恰相反,它主张幼儿在尝试中学习,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冲破“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玩中学”“试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议中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幼儿才出现了以上种种表现:活动积极投入,无拘无束地探索,寻求到不同的答案。更可喜的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用电线的一头也能使小电珠发亮,这真是一件怪事。从而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潜能,也激起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我一一出示铁丝、铝丝、毛线、树枝、纸条等物品,让幼儿说出是什么,接着提出问题:用这些东西代替电线,小电珠能不能亮呢?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幼儿开始了尝试和探索------ 过了一会儿,王轩小朋友说:“我用毛线连接,小电珠也亮了。”这可真是天大的奇事,毛线怎么能导电呢?我仔细一看,原来王轩在电池的正极按小电珠时,小电珠歪了,小电珠的底部接触到了电池上端的铝片,小电珠的螺丝壁接触到了电池的正极,于是形成了电流,小电珠就亮了。至此,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只用电线的一头也能让小电珠发亮的原因。原来是电线分了叉,一部分细丝接触到了小电珠的螺丝壁,一部分细丝接触到了电池上端的铝片,这样就形成了电流,于是小电珠就亮了。接着我对王轩说:“你不用毛线连接,再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看看会怎样?”王轩拿掉毛线一试,果真小电珠又亮了,只见王轩的小脸蛋上露出了惊奇的笑容。有了这新奇的发现,周围的小朋友也都学着他的样子做,结果有的说小电珠亮了,有的说没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走到一位小电珠没亮的小朋友身旁,仔细观察,原来他用的电池上端是塑料的。因为塑料不导电,用上面的方法在这种电池上按小电珠,形不成电流,所以小电珠不亮。我因势利导,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电池做比较实验,请幼儿观察实验结果。我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相反的结果呢?”幼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一致的结论是:因为两种电池上端用的材料不同,电池上端是铝片的能使小电珠发亮;电池上端是塑料的不能使小电珠发亮。我又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铝和塑料的特性。这就自然引出了“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概念。接下来请幼儿用已提供的材料进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尝试活动,并一边操作一边对“导体”和“绝缘体”进行分类,幼儿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操作活动中去。操作完后,幼儿又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最后通过交流和讨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