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摄影理论与艺术白内障
近些日子,摄影圈比较火的话题之一就是关于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的讨论。对于“侯”奖获奖作品的评价,圈里部分摄影师与评论人的看法大相径庭,一时间这也引来了微博和博客上诸多的口水之争乃至谩骂攻击。
从这些争吵和攻击来看,问题很明显:双方使用的论据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对于艺术和摄影的理解,更是南辕北辙。归根到底,这是由于艺术理论思考和修养的极大反差造成的。而据可靠消息:今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年会讨论的主题,恰恰也是“摄影理论到底有何作用?”
这个话题早被人讨论过,甚至讨论出了非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在今天,它应该被再次、深入地讨论,因为无论以往讨论出了什么,绝大多数摄影人要么没有看到,要么不能理解。而近两年,微博微信的出现和发展,摄影出版物思想性、学术性的提高,以及全民摄影的真正普及(手机摄影功能的飞速提高),才为这个话题的有效性理解、传播和反思,提供了必要基础、接受土壤和病毒式传播方式。
广义来讲,摄影理论,大致包括摄影技术、摄影史、摄影批评和艺术哲学意义上的对于摄影的思考。显然,对于摄影技术和摄影史,无论精通不精通,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理解起来还是没问题的,所以摄影技术和摄影史的作用,在此就无需赘言了。
而就目前国内的摄影批评来说,也未曾见到特别佶屈聱牙深奥难懂的文本。如果我们粗略回顾一下近20年脍炙人口影响力甚大的摄影批评文章,比如胡武功老师的《纪实摄影的现状与误区》,刘树勇老师的《你老去西藏干什么》、《中国摄影界的四种病》,鲍昆老师的《雪月风花近百年》、《走出美的误区》、《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人文关怀》,顾铮老师的《中国私摄影论》,林路老师的《清算风光摄影》等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批评文章的矛头所指,大都是中国摄影在改革开放后,伴随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放任自流所呈现出的一些不良甚至病态的摄影现象和错误认识。
指出这些病态现象、匡正错误认识,并不需要特别多的如吴毅强博士(此次对立观点中理论派代表人物之一)所研究的那些当代艺术理论来支撑。对比一下西方的常态与我们的非常态,别人在拍什么想什么,我们在拍什么想什么就足以让人反思很多了。
但是,人类文明不仅是不断前进的,而且前进的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更要命的是,人类文明的这种前进和发展,有时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线性的“知识”的积累过程,在文明的进程中,还包含着大量的对原有知识和概念范畴的扬弃、推翻、扩展和再认识。而作为时代精神最敏感、最集中、最形象化表征的艺术,也在过去的200年里,伴随着人类生产力的狂飙突进,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形态变化,而这种变化甚至断裂,从现代艺术到后现代艺术,发生了远不止一次。
比如古典油画,无论是安格尔的《泉》,还是大卫的《贺拉斯兄弟之誓》,不仅有着坚实的素描造型基础,而且绘画表面光洁无比,几乎看不到笔触的痕迹。而印象派之所以不被当时的学院派接受,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印象派的作品不仅题材不够宏大严肃,不讲究严谨的素描和细节,而且笔触效果十分惊人,看起来就像一个没盖完的毛坯房一样,墙面都没刮平整。
在学派看来,这当然不配叫艺术。而当现代派艺术取得了合法化地位并建立了相应的博物馆体制之后,叛逆的杜尚,便也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入他们艺术法眼的混混流氓。
而艺术理论的作用之一,便是要描述这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抽象这些变化、概括这些变化,使得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表面上看各不相同的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可以被人的思维和逻辑所掌握、所理解,所交流。更重要的一点是,艺术理论还可以雄辩地说服公众,让公众慢慢地对艺术有更深入和更多元的理解。关于这一点,无论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评家罗斯金为拉斐尔前派所作的辩护,还是20世纪初罗杰弗莱为后期印象派所做的辩护,还是二战后,格林伯格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所作的辩护,都是极为经典的例证。
返回到摄影上来,吴毅强博士显然也是在为“侯”奖作品做理论辩护,很多人会质疑说,吴博士用的理论似乎不是纯粹的摄影理论,而是比较前卫的艺术理论,但当我们脱口而出“这不是纯粹的摄影理论”的时候,我们似乎并没有认真思考一下:世界上有纯粹的摄影理论么?本雅明关于摄影的论述,桑塔格关于摄影的论述,罗兰·巴特脍炙人口的《明室》,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这些我们在摄影文论、摄影批评文章、摄影史专著等文本中频频见到、如雷贯耳的大师们,他们的理论是纯粹的摄影理论么?
我们最终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摄影理论,也没有纯粹的艺术理论,这也是为什么最高的文科学位都统称为“哲学博士”一样,学科之间的划分和建制,本来就是人为的,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提出理论,恰恰是因为这个世界不断地被我们认识到它无穷无尽的奥秘和永无止境的复杂。
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