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课件: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35张)+.ppt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课件: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35张)+.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标准及高考考试说明 1、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朱熹的理学思想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这样说的根本出发点是 A.劝导统治者施行仁政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D.强调“格物致知” 2.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例题解析 朱熹说的“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教“人性善”,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美德”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本善习远”的含义是: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朱熹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本只是一个太极……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朱熹的“扇子之理”说,扇子之物出现之前,已有扇子的道理;据此制作扇子。朱熹以此论证 A.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B.格物致知 C.道家和儒家相容??????????????????????????????? D.理是万物的本原 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只好哑然自笑而已。 ---(明)李贽:《续焚书》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p18 顾炎武主要思想: (1)强烈地批判 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2)提出了 的主张(以天下人之权,寄以天下之人); (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提出“ ” (4)主张“ ”,注重实学。 王夫之思想主张: (1) 政治思想:主旨是 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 (2)哲学思想和历史观: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 (唯物主义思想家) 归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1)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 (2)经济上: 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3)思想上: 强调经世致用。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A .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

文档评论(0)

mv2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