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doc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听了唐江澎的讲座,感动,崇拜。而后热血澎湃。 我从来没有认真而理性地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也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者片段中经过着,将我学来的零乱理念拼凑着指导着我的工作,在这个功利而纷乱的社会中,我以为我坚守了教育的底线,但是和唐校长相比,我很“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对我以及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句口号,耳熟能详,确从来没有去追究它真正的意义。而唐校长对它的诠释是:一种谋划教育的眼量、一种思考教育的角度、一种认识教育价值的历史尺度、一种判断教育功效的时间和标准。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地理解这句话,如果我们将教育仅仅放在眼前这个距离,仅仅为眼前的利益所驱使,那么,百年之后,我们整个社会都会吞下自酿的苦果。 我们究竟要教孩子什么?我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终究要坚守什么?我们的教育价值是什么?教育灵魂的最终目的地在哪里?……我们都思考了吗? 当自主招生使各校大打口水仗,当各校不惜拿出各种利益“钓”优秀的学生,当学校的老师变成学校的“推销员”时,我们在告诉学生什么,在告诉社会什么?也许,我们在告诉孩子,成绩好,可以变成你向社会讨价还价的砝码;成绩好,你可以滋润自己的生活,你可以分得更大的蛋糕。我们关注的往往是个体的感觉,我们把“状元”捧到了天上,我们忘了告诉孩子,你的聪明与优异,是要为社会作贡献的,要比别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通向自身幸福的道路上时还要为不如你的人提高生活质量付出更多努力,这样的你活着才有价值。世界是大家的,而不是个人的,如果想将所有的好统统纳入囊中,那么别人也有权来用你不喜欢的方式进行掠夺。 我终于明白,国内为什么出不了精英,而国外的精英华人为什么会感谢短短几年的国外教育而对国内母校淡而忘之。也许,我们的教育使得我们培养的都是“成绩暴发户”,我们没有培养“精神贵族”。一个缺少精神的民族是可怕的,我们追求物质富裕,这种空洞的富裕就是建在沙滩上的堡垒。当我们的孩子的理想是做贪官时,我们就不难想象那么多的官为什么要拼命敛财。当清贫,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魅力,基本属于被耻笑的对象,当用钱饱私囊成为我们教育的终点站时,当这种价值观成为群体现象时,我们的社会是多么的可怕。 教育是不着急的一件事,生活当中到处都是良好的教育环节。关键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以及为人父母者,不能白白浪费这些教育环节。教育不是作秀,当我们大张旗鼓宣传某人捐资多少而家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无钱读书时,我们还要有一颗慧眼,一个不爱自己家人的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作秀。我们该敬佩的是那些孤寡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捡拾垃圾资助贫困生,带大一群孤儿。当我们的政府发放贫困基金,要求学生到场,镁光灯卡擦卡擦,变成明天的头条新闻时,我想,受助的孩子心里一定不是感谢,而是“被慈善“的无奈和弱小心灵的受伤,也许还会滋生一种”等我有钱了,一定拿钱砸你们” 的愤怒。因为我们人生旅途中被感动的,有时往往只是一句温暖的话,一种被尊重的感觉,那样的刹那也许是一生的激励。为什么,很多孩子回忆中记得最好的老师,往往只是因为老师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柔软的抚摸,一个真诚的鼓励。 “教育不是过程,而是要让教育渗透在孩子的灵魂”。在这急功近利的社会,只要我们坚守教育的底线,让教育的所有内容走进孩子的心里,那么传承下去的,必定是正义、信任、关爱、责任、……我们的明天,必定是灿烂与美好。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一 开篇碎语 这篇育儿经验点滴,是应几位同事朋友的要求所作的,他们认为我在育儿方面有点成绩,希望我写点经验和感悟,供他们参考借鉴。我认为也可作笑料。 其实,我十分愿意把我的育儿经验告诉别人,因为我是教育管理工作者,也经常与别人谈起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谈起自己教育孩子所走过的路。我在这里不是想夸耀我女儿最终考上了北大,而是想表明:通过一定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行更好,素养更高的人。这也是别人对我培养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我引以为骄傲的地方。 但我也发现,我并不比别人高明,有很多同事朋友的教育方法或许更好。毕竟他们大多是文化人,学士、硕士、博士,一个赛一个。更何况像样的育儿经,哪里找不到几十上百。所以我想说,我所写的,只是用我走过的路来证明各位同事朋友您现在做法的正确性,以增强您按现代教育理念和育儿方法继续做下去的信心,更大胆地走自己的路。 另外,我非常同意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但每个孩子各有特点,教育还得因材施教。狼爸有狼爸的狼招儿,虎妈有虎妈的虎法;据说朗朗学钢琴成功,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合力的结果;我教育孩子又有我教育的特点。当然,育儿还是有大道理可循的,即教育规律。如果违背教育规律去育儿,本末倒置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